【學涯領航】資管系人才如何成為商業與數據溝通的關鍵推手?

媒體中心/台北報導

在數位轉型浪潮中,資訊管理學系學生正成為科技業中最炙手可熱的「複合型人才」。因為資管系本身是一個融合資訊科技與商業管理的跨領域學科,他們能夠理解商業需求、掌握技術邏輯,並能將數據轉化為決策的關鍵角色。

然而,面對AI與大數據的深度應用,現代科技業對資管人才的要求已從過去的「辦公室自動化推動者」,轉變為能夠主導數位產品開發與數據策略的專家,資管系畢業生必須認知到這項關鍵轉變,從「資訊應用」走向真正能理解數據、程式與系統架構的「技術型人才」,才能在科技業中創造高薪與高發展性。

機器人自動化 182491904 fb link

核心轉變:傳統與現代資管人才的差異

傳統的資管系訓練,著重於管理學、系統分析與基礎程式設計,主要目標是滿足企業內部資訊化需求,像是資料庫管理、企業流程分析、MIS系統規劃等,是一種「資訊應用」導向的訓練,而非真正的工程技術。

但現代科技業的需求已從「後勤支援」轉向「前線產品決策」,需要的資管人才,是能夠對AI、自動化、資安威脅、跨平台系統整合,並以數據為核心驅動產品創新的「數位產品領導者」。

超前部署:鎖定「產品」與「數據」的交集

資管系學生若想順利進入科技業,應在大學期間鎖定以下核心技能進行準備。

  1. 強化數據分析與程式應用能力

數據分析與程式設計是資管人進入科技業的硬性門檻。

核心技能深化:熟練掌握 SQL(數據提取與操作)、Python(數據清理與分析),並補強統計學與高等計量經濟學等量化課程。

工具實務:積極學習雲端平台(如 AWS, GCP, Azure)的基礎知識,並熟悉 Git 版本控制與 DevOps 概念,以適應現代軟體開發流程。

  1. 跨領域修課與產品開發流程

將管理思維與技術深度結合。

跨領域課程建議:修習資工系的資料結構與演算法(提升程式思維),以及設計學系的使用者經驗/介面設計(UX/UI)。

專案實戰:參與模擬的產品開發專案(從需求訪談、原型設計到 A/B Test),並爭取在科技公司擔任產品助理(APM)或商業分析師的實習機會。

資管系獨有優勢:科技業的「跨功能協作大師」

即使畢業前沒有特別規劃,資管系的核心訓練仍賦予畢業生進入科技業的強大優勢。

  • 技術與商業雙重語言能力:資管人是科技業中極少數能夠流暢地與工程師談論資料庫架構,同時也能與行銷/業務部門討論ROI(投資報酬率)的專業人士。這種「翻譯」與協調能力是產品經理或商業顧問的必備特質。
  • 流程優化與系統思維:資管訓練強調如何設計和管理複雜的資訊系統流程。這種系統化、端到端的思維,使其在優化企業營運、設計產品線或進行流程再造時,能展現出卓越的整體掌控力。
  • 需求訪談與溝通技巧:資管系課程通常涵蓋大量的個案分析、簡報與溝通訓練。這使得資管畢業生在需要與客戶、使用者進行需求訪談和報告時,具有明顯的軟實力優勢。

大學網執行長胡志斌表示,在科技業全面數位化的時代,企業需要的已不是傳統MIS管理人才,而是能真正理解技術、數據與商業的「科技跨域整合人才」,只要補上程式與資料技能,資管系學生在科技產業不只站得住腳,更能在產品、系統與營運等重要職位發光。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