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自主火箭再添佳績 努里號完成第四度升空任務

記者林育如/編譯

韓國再度在太空舞台上亮相!由南韓自主研發的三節式火箭「努里號」(KSLV-II)於美東時間 11 月 26 日上午 11 時 13 分(韓國時間 27 日凌晨 1 時 13 分)在全羅南道的羅老宇航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完成其第四次任務。這是「努里號」連續第三次成功進入軌道,也是韓國新成立的韓國宇宙航空廳(KASA)在 2024 年正式啟動後迎來的第一場火箭發射任務,意義非凡。

1 19
由南韓自主研發的三節式火箭「努里號」在全羅南道的羅老宇航中心成功點火升空。(圖/AI生成)

此次任務一共搭載 13 顆衛星,包含主要載荷 —— 地球觀測衛星 CAS500-3,以及來自多家企業、高校與研究單位的 12 顆立方衛星(CubeSats),任務內容從地球觀測、太空環境研究,到新技術驗證一應俱全,使這次發射彷彿是一場「太空小型任務大集合」。

CAS500-3 是一顆重約 500 公斤級的太陽同步軌道地球觀測衛星,預計部署至距地面約 600 公里高的軌道。一旦運作,它將負責監測極光、空光等大氣現象,並進行磁場與電漿偵測,有助於提升韓國在太空氣象與地球科學領域的研究能量。這顆衛星也象徵韓國中型衛星量產計畫的重要一步,為未來更多應用任務奠定基礎。

延伸閱讀:
火星赫布魯斯谷驚現巨型天窗洞穴 可能藏古老生命痕跡
沉默多年後的大突破!毅力號發現疑似隕石 或改寫火星地質線索
微小塵埃也能催生生命分子?科學家在太空化學上有新發現

除了科學任務令人期待外,這次發射還象徵韓國太空產業邁向新階段。以往火箭製造主要由政府研究機構主導,而這次是首度由系統整合公司主導生產、組裝並參與發射程序,使努里號成為韓國推動「太空產業民間化」的代表案例。KASA 署長尹英彬便指出,第四次發射象徵韓國太空生態系正在從國家主導轉向產業共同參與的模式,對韓國未來的商業太空發展至關重要。

努里號作為韓國第一枚真正全自主技術打造的軌道火箭,從研發到量產都是以國內技術為核心。其前身「羅老號」(Naro-1)雖曾成功送衛星上太空,但部分技術來自國外,因此努里號被視為韓國太空自主化的「成年禮」。自 2021 年首飛雖遭失敗,但韓國迅速調整後,於 2022 年與 2023 年連續兩度成功,這次更是延續勝績,使其可靠性大幅提升。

隨著最新一次任務圓滿落幕,韓國再次證明自己正在太空領域穩健前進,無論是在科研、產業、或國家戰略層面都邁入全新階段。下一步,韓國計畫讓努里號邁向定期發射與商業化,並逐步推進更高推力火箭與深空探測技術的研發。這場成功的升空,不僅是一次太空任務的告捷,更是韓國太空雄心持續加速的最佳象徵。

資料來源:Space.comPhys.org、Associated Press、Reuter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