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麗文:2工具助HR減輕招募負擔、規劃員工職涯
星展銀行人力資源處處長朱麗文表示,該公司透過人工智能招募系統-JIM,以24小時的自動化招募聊天機器人,提供應徵者高度彈性並減輕招募負擔;另透過引導式職業發展平台-iGrow,自動化分析員工履歷與培訓紀錄,提供職涯路徑建議,協助員工更自主、彈性地規畫個人職涯發展。
朱麗文提到,針對HR工作,星展銀行推出2大AI工具,JIM是一個自動化招募聊天機器人,整合面試初評工具及常見問題的搜尋引擎,透過24小時的服務,讓應徵者執行初評流程時,自主性更高,並減輕HR的招募負擔。該AI工具大大節省履歷篩選時間(工時節省80%)、並將招募人才的精準度提升至1/3。
趙書閔:永續和AI其實息息相關
趙書閔展示數據佐證,在2022至2024年的碳排量的增長幅度逐年下降,然而AI發展卻持續蓬勃發展,可由此推估永續能源與AI共生關係。包含Al運算、品片製造的重要能源來源,全球數據中心、AI模型訓練與晶片製造等,都需龐大電力,導入綠電是企業發展AI不可忽視的永續門檻,「永續和AI其實息息相關」。當世界討論AI與數據革命之際,地球也同時面臨到另一項重大問題:氣候危機與能源轉型,趙書閔也表示,AI將不只是效率工具,更是驅動淨零未來的演算法。


牧羊人集團阮子銓分享營運新法
阮子銓表示,自己剛好電機相關背景出身,他很開心當時學校所學的內容,現在迎來爆發性的成長,也帶來很多新的應用。他提到,10年前創立汪喵星球品牌後,一路上自研、自產、自銷,從寵物品牌走到人類食品,從生產端做到品牌端,線上線下全通路的營運模式,使得牧羊人集團在這5年成長快速,營收已經超過10億元。
張志勇:企業每位員工都需具備AI思維
淡江大學物聯網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張志勇指出,在 AI 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當下,產業所需早已不再是「怎麼使用工具」這麼單純,而是如何將這些工具深化為具備場域適配性的「客製化解決方案」。
他進一步強調,企業若想成功推動 AI 轉型,必須從上下兩個方向同步進行:由上而下進行決策導引與架構設計,由下而上盤點實際流程中可 AI 化的項目。關鍵在於將流程標準化的同時,建立起組織內部的 AI 學習與經驗分享機制,才能真正落實 AI 成為提升效能與競爭力的核心動能。


黃雅萍:算力、人才、資金支持已逐步上線
在「AI 即國力」的時代,數位發展部數產署副署長黃雅萍指出,數產署以「算力、資金、資料、人才、行銷」五大政策工具為核心,制定多項推動計畫。其中「AI 算力」是重要項目之一,自 2024 年第 4 季開放申請,2025 年預計將開放 3 梯次,至今已協助開發 88 個 AI 模型。
黃雅萍強調:「我們希望你的產品在上市前,能透過 AI 的算力進行訓練,而數產署就是那個點火的角色,幫助加速落地應用。」
李柏蒼:盤點繁複工作交給AI處理
AI 新創公司 Selfactual 聚焦於協助人資部門實現數位轉型,協助 HR 設計並實作「AI/自動化工作流」,解放繁瑣行政,將專注力轉向策略性任務與人才發展。
根據 Selfactual 共同創辦人李柏蒼提出的框架,HR 應用 AI 能力可區分為五個階段:
親力親為地手動處理所有工作流程
使用 AI 工具生成內容或初步素材
自行設計並部署專屬自動化流程
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智能體(AI agent)
發展多個智能體協同作業,自主完成大多數任務


呂正華:人才要更有效、精準
呂正華以「AI轉型戰略規劃——從0到1建立共識與試點」為題,指出企業導入AI應聚焦三大重點:是否真的需要AI、如何建立全員共識,以及以小步快跑方式試點推動。
他強調,台灣正處AI轉型的醞釀期,從0到1需要時間沉澱;而在川普2.0關稅風暴下,全球供應鏈面臨重組壓力,企業更應思考的不只是技術,而是AI如何真正創造營收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