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犯罪的社會監智─從VR集體性侵談起|快評【主筆室】

科技島主筆/蔡哲明   

  英國首起元宇宙(Metaverse)性侵案引發關注,由於一名16歲少女自稱在玩虛擬實境(VR)的遊戲過程中,遭到多名陌生男性玩家侵害,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新聞指出,被害少女雖然是在非現實環境遭襲,英國警方仍然展開調查。

示意圖:取自123RF

  警方表示網路被害人的心理創傷與實際性侵被害者相同,認為內在受辱比外部攻擊持久,但是根據當地法律,必須未經同意發生身體上的「實際接觸」才可能成立犯罪,加害行為若只發生在虛擬世界,並不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無法以現有法律訴追。全球科技犯罪愈趨普遍,科技偵察目前鎖定「現實世界」之犯罪,「網路」僅被視為媒介之一,「網路世界」中全新型態的犯罪可說是「法外之地」,因此在法律尚未建置相關規範之前,必須回到網路「社會監智」作為配套措施。

更多新聞:科技股賣壓的「灰犀牛」啟示|快評【主筆室】

  所謂「社會監智」是指透過社會共同監督提升集體民智,不只單靠法律規範強化社會秩序,同時透過教育提升網路鄉民涵養、改善網路文化與生態,避免加害者成為法律規範不明下的漏網之魚。舉例來說,在臺灣透過網路進行的不當行為,仍是比照實體世界的規範來究辦,例如洩漏個資、妨害名譽、散播猥褻物等,但現有規範,並無法解決虛擬身份在網路世界中,所面臨的權益侵害。

  當你在網路世界的隱私遭到公開、聲譽受到詆毀、自由遭受侵犯等,應該要有一套制度可以向「網管」進行申訴,例如透過聊天室的「板規或管理員機制」等。畢竟網路世界充斥各種不同性質的平臺、以及不同主題的論域,必須設計一套基礎通則來共同遵守(類似中央立法概念),實際適用執行時再由管理者依各自不同主題或類型來做管制(類似地方分權概念),明文規範的部分,是具強制力的「他律」,而不成文的部分則是透過「風氣 / 文化」來自律或形成一種團體監督力量,這樣的內控模式才堪稱完整。

  英國這名16歲少女在網路世界的身體遭到侵犯,除了實體世界警方展開調查,試問元宇宙內部的管理者呢?是否應該同步釐清虛擬實境遊戲的性質,對於性侵行為產生多少催化作用(例如俠盜獵車手5VR版這類成人遊戲,原本就包含的色情與暴力元素)?申訴和舉報是否有在第一時間提出?針對涉犯不當行為者,除了實體世界的處罰外,是否也有剝奪其網路世界權利的「褫奪網路公權」?   

  科技犯罪的社會監智必須見微知著,VR集體性侵凸顯的是科技進步與網路立法之間產生失衡,唯有透過「社會監智」作為配套措施,捍衛權益免受侵害,建立完整規範與監督系統以期重整元宇宙秩序。從內部的管理者、遊戲性質還有回報機制去做立法參考,對於素行不良且情節嚴重者,祭出褫奪網路公權作為懲治手段,或許才是治本之道!

瀏覽 2,175 次

覺得不錯的話就分享出去吧!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