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P優秀青年來臺蹲點計畫 匯聚全球人才走進校園與產業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教育部推動的「優秀外國青年來臺蹲點計畫(Taiwan Experience Education Program, TEEP)」持續展現國際吸引力。今年共有55所大專校院參與,推出514項特色計畫,涵蓋半導體、人工智慧、醫學、生物科技、綠能永續等我國重點產業與學術領域。透過短期研究與實務體驗,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不僅走進臺灣的實驗室與產業現場,更進一步理解臺灣高等教育的多元能量與產業鏈結。

自104年開辦以來,TEEP已經吸引來自超過40個國家、累計逾4,500餘名國際青年來臺。這些國際青年透過2至6個月的短期蹲點,與臺灣師生、產業共同進行專題研究、技術實作與文化交流,建立起跨國合作網絡。許多學員更在完成計畫後,選擇來臺攻讀學位,成為臺灣「攬才留才」的重要基礎。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無人機實驗室與捷克科技大學學生合作開發「Moonflyer Solar UAV」專案, 學生團隊共同製造了兩架太陽能無人機,不僅在臺灣完成了首階段試飛,更將無人機運至捷克,重新組裝後試飛,最終創下25時53分連續飛行紀錄,同時刷新臺灣與捷克該類型航空器持續滯空紀錄。宜蘭大學機械及機電系陳正虎教授協同胡志明工業大學教授及國內產業專家共同指導雙方大學學生研習無稀土高效率馬達技術,近年來更建立跨國移地教學口碑,已有6名越南學員宜蘭大學攻讀碩士班,另於越南舉辦APEC TEEP同學會,提供越南學生來臺學習及就業諮詢。此外,國立中正大學金屬3D列印與智慧製造實習,吸引歐美青年參與跨國研發,展現臺灣製造業與工程教育的深厚實力;高雄醫學大學則設計臨床研究與醫療實習,邀請來自馬來西亞與印度的青年投入醫療團隊,強化醫學專業與跨文化交流;臺灣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則在工程技術、海洋研究方面推出特色方案,均凸顯臺灣在多元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教育部推動TEEP計畫,已不僅是一項短期交流計畫,而是我國「國際人才培育」的前哨平臺。這些國際人才未來若選擇來臺攻讀學位、投入研究,甚至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將為我國產業發展與社會活力注入新的能量。
國際學生也分享心得。來自泰國Patsakorn Watcharapongphan(淡江大學TEEP學員)表示:「在臺灣的研究過程讓我不僅學到專業技能,更感受到臺灣的友善與多元文化,這讓我考慮繼續留在臺灣深造」。來自捷克Lucy(在東華大學TEEP學員)則指出:「與臺灣教授和同學一起完成專案的經驗,讓我看到臺灣在技術研發與教育上的實力,這對我未來的職涯很有幫助。」
展望未來,教育部將持續透過 TEEP 結合「攬才、留才」的國家重點政策,吸引更多優秀國際青年來臺深耕,並透過與產業的緊密合作,讓臺灣成為國際人才培育與匯聚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