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美感教育國際論壇揭幕 以人文素養回應AI提問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教育部於今(27)、明(28)兩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2025美感教育國際論壇」,以「美感即生活:科技人文共舞的在地實踐與國際對話」為主題,邀請來自德國、韓國、義大利與墨西哥等國的專家與臺灣美感教育實踐夥伴,共同探討美感教育的全球趨勢與在地實踐。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從一指出,在重視如何向AI提問的時代,美感教育就是解方。

S 16457755
教育部於今(27)、明(28)兩日於政大公企中心舉辦「2025美感教育國際論壇」。(圖/記者黃仁杰攝)

朱俊彰表示,美感教育計畫現在已經進入第三期,從永續到在地,校園美感的作品已經有34件,共獲得了國內外59個獎項,讓小朋友去感受到美感是無所不在的,我們也利用AI、VR和跨領域課程推動美感教育,尤其是有很多AI的美感教育媒介,讓我們對美感的想像力擴大,甚至讓想像是可以實踐的,讓美感成為學生刻在骨子裡的DNA,希望透過這次論壇,在與國際朋友的交流上激盪出更多火花。

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林從一指出,教育部重視美感教育,這12年來,相對於科技而言不是那麼醒目的事情,相當不容易,到了第3期,美感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越是非AI導向的課程基礎,學生在AI的課程中更容易去發問,美感教育旨在用非常多的模式去感知世界,認識自己和他人,現在國際資訊素養與AI教育上非常強調「發問」,如何去向AI發問,這樣的基礎是在美感教育中慢慢培養出來的,我們做的不只是美化,是為了台灣未來又更深厚的認知基礎,持續往國際走,美感教育與科技、城市之間的融合。

論壇首日專題演講由德國慕尼黑市政府都市規劃與建設局公園與遊憩設計部Eva Prasch主任和韓國地方創生實驗室MARTELLO田忠勳(Chung Hoon Jeon)執行長聚焦「美感 × 創意:一個永續發展的提案」。從城市規劃及地方創生兩個面向展開深度對話。

次日活動專題演講環節則聚焦於「美感人文與AI科技的交會與提醒」,由義大利米蘭MEET數位文化中心Maria Grazia Mattei館長探討「數位文化與人類連結;接著是國際音樂學會主席(ISME)暨墨西哥奇瓦瓦自治大學音樂教育學系Patricia Gonzalez Moreno教授以「重塑教育中的專業身份與課程發展,探索與引導AI與美學實踐」為題,深刻反思AI驅動的美感體驗如何重塑教育領域的專業身份,並提出未來課程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表示,將持續推動「美感教育」向下扎根、國際連結,支持教師團隊赴國際分享臺灣經驗,也鼓勵學校以美感創新課程與地方文化共構學習場域,落實「美感即生活」,透過美感教育培養人類獨有的想像、情感與倫理思辨,在AI時代展現無法被取代的人文深度與價值。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