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拍板智慧機器人計畫 國科會祭4大策略、估產值5年增至500億
記者李琦瑋/綜合報導
行政院會15日拍板「AI新科技─智慧機器人計畫」,將跨部會推動「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由國發基金匡列100億元資金扶植新創,國科會未來4年也將編列100億元相關預算,並祭出3大目標、4項推動策略,打造臺灣智慧機器人產業鏈,預估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在5年內,從40億元擴大至500億元。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在產官學研共同努力下,我國在半導體及資通訊科技領域已經有相當顯著成果,讓智慧機器人產業發展具備良好的基礎條件;臺灣的智慧機器人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必須迎頭趕上,加速智慧機器人應用落地,同時確保國家資通安全,並因應社會未來各種需求,強化國際競爭力。
延伸閱讀:國科會「尋找資安女婕思」揭曉 吳誠文:結合AI展現創意與實力
國科會提到,智慧機器人可彌補各領域勞動力不足問題,維持產業競爭力;其次,智慧機器人可因應高齡社會的醫療長照需求,提供全天候無間斷服務;第三,在公共安全及防災救難等領域,智慧機器人可執行危險及高風險任務,確保人員安全。
國科會表示,智慧機器人產業不只是單一產業,而是整合AI、高端晶片、感測、邊緣計算、半導體、材料、機構設計等多項技術的系統性產業。臺灣具備發展智慧機器人的獨特優勢,不僅擁有世界級半導體產業作為基礎,還具備精密機械、ICT 產業等完整供應鏈;臺灣亦擁有優質的工程人才及靈活的製造能力,能夠快速整合不同技術領域,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智慧機器人產品。
國科會與相關部會所共同擬定的「智慧機器人產業推動方案」將建立完整配套措施,透過「關鍵技術佈局」、「產業生態系建立」、「資安、標準及法規制定」、「人才培育及應用推廣」等4大策略,來達到「系統創新」、「產值提升」、「社會普及」等3大目標。
目標一「系統創新」要培育具系統開發能力的機器人新創公司;目標二「產值提升」要完善機器人供應鏈和產業生態系,促成專業用服務型機器人產值在5年內,從40億元擴大至500億元;目標三「社會普及」則要將開發出來的服務型機器人,導入人力密集應用場域,來因應國內勞動力不足的挑戰。
在推動策略中,國科會與經濟部分別要建置沙崙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六甲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國發基金匡列100億元基金促成民間投資智慧機器人相關新創及企業,特別著重具有機器人系統開發能力的廠商,以及無人載具、晶片與軟體等機器人研發廠商。
另外,國科會將推動服務型智慧機器人產品標準檢測制度,並強化資安輔導;人才培育及應用推廣方面,則會調整大專課程、推動職業訓練和在職進修、建置技術導入與示範場域,並進行展會、數位行銷,以及加強海內外攬才、碩博人才培育。
瀏覽 20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