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AI、電動車後 「生技新藥」成中國下個王牌產業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中國生物科技產業近期突破連連,聲勢直逼AI與電動車領域,成為全球產業焦點。根據UOB Kay Hian首席投資官王琦(Qi Wang)觀察,中國資本市場正迎來「雙頭策略」時代,一方面投資具備穩定現金流與高股息的中央國企,另一方面則鎖定創新成長型公司,如騰訊等科技巨頭,以追求高成長潛力。

中國生技產業「黃金十年」啟動,產業升級與國際化加速全球影響力。(圖/AI生成)

延伸閱讀:

日本Rabo推出AI智慧貓項圈Catlog 為你讀懂喵星人的壓力與情緒

數位憑證皮夾工作坊落幕 醫療、金融、便利商店為推動首選場景

吃貨聯名來了!ROG攜手中國肯德基推「電競漢堡」配獨家鍵帽掀搶購潮

中國生物科技股今年以來表現亮眼,香港恒生生物科技指數漲幅超過六成,不僅擺脫過去四年低迷,成為亞洲最熱門的投資標的,推動這波行情的主因,除了投資人對本土創新藥企的期待外,國際藥廠的大規模授權合作案更是一大亮點,例如輝瑞(Pfizer)以12.5億美元取得中國3SBio一款實驗性抗癌藥授權,並投資1億美元入股,另一例則是百時美施貴寶(BMS)向德國BioNTech支付高達115億美元,取得一款由中國百奧賽圖(Biotheus)授權的抗癌藥全球權利。

產業分析師指出,中國生物科技已從過去的「仿製藥」階段,躍升為全球創新藥開發的重要參與者,根據美國投資銀行Stifel預估,今年全球大型藥廠授權的分子中,有37%來自中國,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藥物研發的關鍵樞紐。

中國在臨床試驗數量上已超越美國,2024年中國登記的臨床試驗超過7,100件,美國則約6,000件,中國國家級戰略布局與政府大力支持,包括補貼、創新獎勵、加快審批流程、強化智財保護等政策,推動產業從製造走向創新。

中國生物科技公司不僅在國內市場發光,更積極拓展海外版圖,據統計,中國前十大生物科技公司中,有九家已在全球逾15國設立海外研發中心、辦公室或生產基地。

今年初,多家中國藥企與國際大廠展開深度合作,如信達生物(Innovent Biologics)與羅氏(Roche)合作開發新一代抗體藥物偶聯物(ADC)IBI3009,專攻小細胞肺癌治療;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則與Candid Therapeutics合作,利用其WuXiBody™平台開發針對多種B細胞癌症的三特異性抗體。

王琦強調,中國市場當前環境充滿變數,投資人需兼顧防禦與成長,中央國企如中國移動、中海油等具備穩定股息與現金流,可作為資產配置的防守核心;同時,創新企業如騰訊、生物科技新銳則具備高成長潛力,適合長期布局,他認為,中國生物科技產業已從「新興故事」蛻變為「全球產業顛覆者」,未來成長動能不容小覷。

瀏覽 159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