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與一眾科技巨頭CEO大讚AI帶來的成效 但遭專家質疑數據不透明
記者孫敬/編譯
近期,Salesforce執行長馬克.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在受訪時表示,AI在其公司(特別是工程、程式編碼和客戶支援等關鍵職能)的工作佔比已高達50%;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則於5月指出,公司20%至30%的程式碼是由AI編碼助理撰寫的;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也在4月透露,Google內部逾30%的程式碼現已由AI生成。
然而這些高層們引用的數字看似精準,背後卻隱藏著諸多不確定性,當被問及這些數據的計算方式,或如何定義AI所完成的「工作」時,這些公司的發言人均拒絕提供任何細節。
延伸閱讀:Gemini客製化「Gem」進駐Workspace!Docs、Gmail秒叫客製化AI

科技巨頭CEO聲稱效率大增,數據卻如霧裡看花
人力資源顧問公司Atvis Group創辦人馬爾維卡.傑特馬拉尼(Malvika Jethmalani)對媒體指出:「事實是在AI時代,我們還沒有一個共同的框架來衡量「工作百分比」究竟意味著什麼?計算的是程式碼行數、完成的任務數、節省的時間,還是對業務成果的影響?
舉例來說,皮查伊曾在Lex Fridman Podcast上解釋,AI編碼工具(如Goose)將Google工程師的生產力提升了約10%,這是透過追蹤每週節省的時間計算而得,這個數字前提是,工程師會將這些額外時間用於更多工作而非偷懶。同樣地,Google AI工具生成30%新軟體程式碼的指標也模糊不清:這究竟是指程式設計師建議的原始程式碼行數、已提交的程式碼,還是已投入生產的程式碼?貝尼奧夫的說法更為籠統,他將AI在他公司完成高達一半工作的能力描述為一場「數位勞動革命」,但並未澄清這裡的「工作」究竟是指什麼。
AI宣稱的隱憂,員工焦慮、信任侵蝕與實際成效的落差
荷蘭職業心理學家馬雷斯.貝斯特(Marais Bester)認為,儘管執行長們關於AI工作量的聲明可能確有其事,但這些數字都非常模糊和抽象。他指出,執行長們常用這種語言,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向員工傳達「你最好提高警覺,你最好表現好」的訊息。 從商業心理學角度來看,這並非良好的領導方式。
傑特馬拉尼也表示,這種「秀肌肉」的行為甚至可能導致員工焦慮,讓他們聽起來像是「我們正在用自動化把你淘汰」。這種訊息可能侵蝕信任,並在企業亟需員工高度參與、願意嘗試與AI協同創新之際,反而阻礙了AI的採用。
貝斯特也認為,執行長們的這些宣稱,可能更多是向競爭對手誇耀:「看我們,我們在這方面領先了。」他認為,貝尼奧夫認為更好的表達方式:「透過利用AI以及我們現有的人力資本優勢,我們能夠在提高效率和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方面,做得比現在更多。」貝斯特補充說,目前執行長們顯然希望向股東展示他們正積極擁抱AI,並專注於效率、利潤和為股東創造價值,但如果組織在與員工溝通時未能考量周全,這潛在的「秀肌肉」行為可能會適得其反。
Klarna執行長塞巴斯蒂安.西米亞特科夫斯基(Sebastian Siemiatkowski)在今年5月,就在高調宣傳AI能取代人類員工數月後,撤回了因AI暫緩的招募計畫,並宣布公司將招募新的真人員工,以確保客戶始終有機會與真人對話。
資料來源:Fortune
瀏覽 147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