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下扎根/孫大千:台灣想成為AI軟體大國 教育是首要第一步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面對台灣少子化、半導體產業發展帶動人才需求提升,今(10)日由1111人力銀行、《科技島》、TAIA台灣人工智慧協會、財團法人AI人工智慧學院,共同舉辦「解決科技人才荒!如何下向扎根?」線上論壇。本場活動除匯集產官學代表共同探討AI現況和人才培育,亦提及輝達(NVIDIA)在北士科設立總部,怎麼幫助人才跟上這波趨勢,並透過政府支持、學界跟產業界的合作,深化多元產業發展。

延伸閱讀:從企業實用到校園啟蒙!群聯如何藉aiDAPTIV+孵育台灣AI人才

孫大千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AI人工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孫大千。(圖/1111人力銀行拍攝)

Meta砸重金積極挖角人才,台灣AI教育該從哪一步開始?

今年7月初,外媒爭相報導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豪砸重本替自家「Meta超級智慧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延攬11位AI相關背景人才,有的人薪資甚至高達1億美元,當中包含來自蘋果(Apple)、OpenAI、Google DeepMind跟Anthropic的研究人員,掀起科技業新一波人才爭奪戰。

「台灣已經是AI硬體大國,要想成為AI軟體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現為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AI人工智慧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孫大千觀察,輝達在台灣設總部的刺激下,台灣要發展AI軟體的關鍵在於「教育」,然而人才培育並非一蹴可及,因此教育向下扎根至大學、高中端越來越重要。

孫大千與來賓李宗翰、葛如鈞、張盈霏、李厚毓、黃雅萍 1
左起:數發部數位產業屬副署長黃雅萍、孫大千、淡大創智學院院長李宗翰、百齡高中校長張盈霏、若美科技執行長李厚毓、科技立委葛如鈞。(圖/1111人力銀行拍攝)

孫大千以數字王國執行董事身分,分享過往公司要製作漫威電影特效時,一個鏡頭、一個景在導入AI後,原本用電腦、CG花5到7天才能完成的一個素材,現在只要10分鐘。「AI轉型最困難是,大家覺得AI與我無關。」台灣面臨AI轉型,一個困難是人才夠不夠,該怎麼填補缺口,另一個是要讓大家願意使用AI。

從產業的觀點出發,孫大千提到最直接運用AI的方法,就是讓工作流程有AI的影子,同理也可套入到學校端,學生在基礎專業知識,搭配AI實現跨領域學習。「這就跟智慧型手機剛推出時,大家一開始可能不願意使用,但到後來的普及,卻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孫大千鼓勵企業和學界勇於導入AI到工作流程、教學現場,慢慢將其融入日常生活。

歷經AI技術的變革,全球知名大語言模型(LLM)多集中在美國與中國,台灣若想打造專屬自己的LLM,孫大千認為根本還是回到人才身上。「完整的法源規範是首要,接著培育數學、電腦工程師專業人員,下一步才是走到應用。」在當今AI實際投入的工作場景前,是否有完整的AI基本法、著作權的法源依據保障,有大架構出來後產業才知道何去何從,孵育專業人員才會有更明確的方向。

展望未來,孫大千指出即便不是特定專業領域,也可從學習這些AI工具出發,「未來世界上只有會用、不會用AI的人,而會用AI的人很快就會取代不會用AI的人。」

瀏覽 257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