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導入AI需2至3年!鴻海自研AI模型、開源給特定學術單位

記者李琦瑋/綜合報導

AI持續成為企業數位轉型的核心關鍵,鴻海科技集團近年積極投入AI基礎模型的自主研發,鎖定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與智慧城市三大應用平台。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29日指出,鴻海自研的繁體中文大型語言模型「FoxBrain」將開源給特定的學術單位使用;並提到,企業導入AI需要2至3年的學習期,之後效率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級。

鴻海預期今年AI伺服器佔整體伺服器營收逾5成,未來會將生成式AI導入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三大平台。
鴻海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所所長栗永徽表示,企業導入AI需2至3年,另外,鴻海自研的AI模型,將開源給特定學術單位使用。(圖/記者李琦瑋 攝)

栗永徽指出,AI基礎模型將是未來科技競爭的關鍵技術,能大幅加速AI服務的創新與落地。而要成功訓練一套基礎模型,企業需具備龐大的內部資料量、雄厚預算與算力資源。

延伸閱讀:鴻海加碼近7億元投資美國電動車!Model C美規版第4季亮相

鴻海目前已導入NVIDIA的Taipei-1超級電腦與NeMo模型服務支援,順利完成模型訓練,並以FoxBrain為核心,推進集團內部AI應用的轉型升級,強化智慧製造、智慧電動車、智慧城市等3大平台的數據分析效率。

對於模型的未來發展策略,鴻海採取折衷的開源路線。雖然董事長劉揚偉長期支持開源理念,期望AI技術能對臺灣社會產生正面影響,但考量技術資產保護與商業策略,鴻海決定先開放FoxBrain模型給特定學術單位使用。

栗永徽強調,這不僅可維持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也為產學合作打開新契機,促進AI基礎研究的發展。

談及企業導入AI的實際效益,栗永徽直言,企業需要至少2到3年的「學習期」,才能真正將AI內化為提升生產力的核心工具,一旦走過這段磨合期,AI將成為企業效率飛躍的助力。

至於中小型企業是否適合自訓AI模型?栗永徽建議,若缺乏大量資料與預算,應優先考慮使用現有的開源模型進行微調(fine-tuning),或直接採用成熟模型進行業務導入,將會是更務實且有效的做法。

瀏覽 8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