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發部發布AI人才指引!9項關鍵能力曝 1111劉政宏:盼定期公告證照及培訓單位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31日在AI WAVE SHOW發布《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手冊,提出3大AI人才類型、9項關鍵能力及認定標準,為企業招募與培訓、個人學習與認證提供實用依據。1111人力銀行策略長劉政宏談及中小企業AI轉型的3大困境,包括薪資無競爭力找不到人才、沒有明確人才培育計畫、留不住人才,希望政府定期公告已被認定的證照、培訓單位及課程,讓1111人力銀行透過智慧推薦,一鍵媒合企業所需AI人才。

數發部發布AI人才認定指引,公布9項關鍵能力,1111人力銀行策略長劉政宏盼政府定期公告相關證照及培訓單位。
數發部發布AI人才認定指引,公布9項關鍵能力,1111人力銀行策略長劉政宏盼政府定期公告相關證照及培訓單位。(圖/記者李琦瑋 攝)

3大類AI人才、9項關鍵能力

數產署舉辦「AI人才認定指引發布暨產業座談」。數發部次長林宜敬致詞時表示,《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根據產業應用實況,將AI產業人才劃分為「AI應用人才」與「AI開發人才」、「AI研究人才」3大類別,並進一步依產業導入AI所需,主要聚焦「應用」及「開發」2大類別,給予明確定義,希望未來人力銀行可以在職缺上,標註需要何種類別的人才,民間教育訓練機構可以為不同類別的人才開班授課、並成為認證機構,讓社會知道哪類人才要符合哪些能力。數發部主責為建立產業生態,靠民間力量一同育才。

延伸閱讀:AI WAVE SHOW邀高中生造浪!數發部長黃彥男:臺灣有機會成為AI大國

數發部數產署副署長黃雅萍提到,政府沒有那麼多資源及人力培育如此多人才,因此發布指引,希望拉近企業和人才對AI開發能力認知的差距,盼望民間一同參與育才,並幫助企業精準選才、人才也能視需要強化專項學習與訓練實績。目前該機制協力夥伴包括14個認證項目、23組課程、以及含括1111人力銀行在內的2大媒合平台,會找更多合作夥伴參與生態體系,該指引也會每半年修正、滾動檢討。

黃雅萍指出,該指引聚焦「應用」及「開發」2大類別,「AI開發人才」是負責將AI技術轉化為可執行的應用與系統,職責範圍包括選擇合適的AI演算法與模型,並進行訓練與優化;開發AI應用程式;建構AI系統的基礎設施,如資料處理平台、模型部署平台等。「AI應用人才」是負責將AI應用於各行各業,創造實際價值,職責範圍包括使用AI工具加值提高生產力;分析業務需求,找出可導入AI解決方案的場景並評估效益與可行性,並觀察AI應用導入的運行狀況,進行必要的調整。

AI 產業人才及能力項目表。
AI 產業人才及能力項目表。(圖/翻攝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手冊)

為協助企業快速識別與任用AI人才,並作為人才自我檢視、培訓及認證設計的依據,並依照產業導入AI所需對應的能力需求,該指引首先建構「AI應用人才」與「AI開發人才」2大類別的核心能力項目。依據產業應用現況,細分5種能力類型包括「AI應用素養」、「AI工具應用」、「AI程式語言應用」、「AI模型訓練」與「AI服務開發」,以及9項關鍵能力包括AI素養、文書應用、圖文應用、影像應用、音源應用、程式應用、AI模型訓練、NLP/LLM工程、CV工程。

該指引還將現行AI能力認證,依能力深度與應用範圍區分為素養類、工具類、專案類3大類別,各類別對應不同的人才培育目標與產業應用情境,並提出參考表,列出培訓單位、課程、證照及辦理單位,供有意參與相關認證的民眾參考。

劉政宏說,1111人力銀行透過智慧推薦,一鍵媒合企業所需AI人才。
劉政宏(左1)說,1111人力銀行透過智慧推薦,一鍵媒合企業所需AI人才。(圖/記者李琦瑋 攝)

1111劉政宏:一鍵媒合企業所需AI人才

劉政宏在產業座談會中提出企業調查數據,有79.78%受訪企業表示「公司已經導入AI技術」,導入場域包括無人化技術、電腦視覺、自然語言、機器學習。有超過4成的企業預期未來2至3年的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而企業最需要的人才,以Python/R程式開發能力(43.45%)為最基礎也最熱門的核心技能,其次則是資料工程(27.43%),以及AI模型部署(26.5%)。

劉政宏說,國內中小企業占全體企業達98%,無法與大型企業的薪資與品牌競爭,因此常找不到人才、沒有明確人才培育計畫、留不住人才等等,培育AI人才只能依賴內部訓練、員工自修、跨部門轉調,在缺乏完整訓練機制與職場導師,企導導入AI應用有難度,造成人才難以長期育成,因此《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相當重要,可以讓企業用人時明確設定職缺條件、並讓有AI技能者,知道可以幫助企業解決哪類問題。

劉政宏建議數發部定期公布經認定的證照、辦理單位、課程、培訓單位等,讓1111人力銀行透過智慧推薦,當企業及求職者輸入職缺時,就能查看有無相關證照,一鍵媒合企業所需人才。

指引助攻培育跨域應用及AI素養

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理事長沈柏延說,他現在工作都需要跟AI對話,該指引對資服業訓練人才很有幫助。

工研院產業學院副執行長賴昶樺表示,對產業界來說,AI應用人才的需求還是最大的,但很多員工上完課回到公司,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主因就是每個產業領域碰到的問題都不同,因此產業學院除了共通性培訓外,也會培訓跨域應用。她觀察到,對製造業來說,大多培訓需求在於語言模型和流程自動化,服務業則是需要行銷與客服應用,比較特別的是,大家以為研發單位熟捻科技技術,更會善用AI,但以工研院的研發同仁為例,其實大多不知道該如何把AI運用進研發工作,產業學院辦了好幾梯次的工作坊,同仁回饋獲益良多,甚至把工作坊練習的專案,對外參與智慧創意競賽。

臺灣人工智慧學校(AIA)執行長陳伶志提到,各行各業都在談論AI,但內容卻不同,追根究柢是AI素養程度不同,就會很難進一步討論組織或單位該如何運用AI,樂見政府發布《AI產業人才認定指引》,讓各單位更容易找到人才,求職者也能知道如何因應未來的職場,AIA的課程也會按照指引方向進行微調。

Loading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