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三大巨獸夾擊 歐西瑪董事長:AI與政策是產業解方
記者林育如/台北報導
美國對台灣暫時性課徵20%關稅,引發各產業高度關注,紡織業者對未來市場充滿憂慮。擁有逾50年成衣設備製造經驗的歐西瑪董事長鄧江榮表示,自今年4月美方宣布關稅以來,市場反應逐步浮現,尤其6至7月最為明顯。「許多企業採取觀望態度,下單量顯著減少。」

鄧江榮指出,除了關稅影響,新台幣日前自33元兌美元升值至29.5元,匯率落差大,而紡織業毛利僅10至15%,等於利潤大幅縮水。他強調,「不像半導體毛利可達40至50%,或服裝設備25%以內,紡織業受到關稅與升值雙重衝擊,利潤幾乎被吃掉」。7月接單減少尤為明顯,下游訂單下降亦影響上游生產,整體產業普遍下滑三成以下。
鄧江榮認為,部分企業若在國外設廠,操作彈性較大,可降低風險。他指出,不少國際品牌要求供應商在多地設廠,採取「N+1」生產策略,以確保供應鏈穩定。
談到解方,鄧江榮強調AI自動化對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性。他以歐西瑪AI驗布機為例,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可精準檢測布料破洞與瑕疵,減少人工驗布時的品質不穩定及糾紛問題,同時提升生產效率。「以前員工要盯著驗布8個小時,現在AI設備大幅減輕負擔,也穩定品質。」


鄧江榮也指出,雖然政府曾提供研發補助,協助歐西瑪開發AI驗布機,但後續購置與實際應用支援仍不足,限制設備普及。鄧江榮呼籲,政府應提供實質協助,包括購置補助與低利貸款,幫助企業提升自動化水平,強化全球競爭力。
鄧江榮指出,台灣企業目前正面臨「新台幣升值」、「全球紅色供應鏈崛起」以及「關稅」三大挑戰,若缺乏政府支持,企業將難以承受。他看好台灣紡織業在設計能力與AI設備方面的優勢,並表示,透過政府與企業的協力,不僅可扶植紡織產業,也能促進AI設備研發,進一步提升台灣產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