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世界都在談AI 蘋果為何選擇「沉默」?這次發表會看懂庫克新策略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蘋果在今年的秋季發表會上,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AI浪潮席捲全球,蘋果卻刻意將其退居幕後,把舞台的聚光燈留給了iPhone 17、iPhone Air等一系列驚艷的硬體。
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發表會中,「AI」或「Apple Intelligence」等詞彙被提及的次數屈指可數,取而代之的是,蘋果高層花了大量篇幅闡述新款A系列晶片如何將「MacBook Pro等級的運算力」帶入iPhone,每一個GPU核心都整合了神經加速器,這意味著無論是遊戲的極致光影追蹤、相機的瞬時影像處理,還是系統的流暢反應與電池續航力,背後都有強大的AI在默默驅動。

延伸閱讀:
微軟「去OpenAI化」 將導入Anthropic最強語言模型進Office 365系列
AI帶來更自然的即時翻譯、更聰明的照片辨識與分類、以及更貼心的訊息自動撰寫,並沒有被當作獨立功能逐一展示,它們被巧妙地融入日常操作,成為使用者幾乎感受不到但又無處不在的便利,蘋果傳達的訊息很明確,消費者不需要理解複雜的技術,只需要享受它所帶來的美好成果。
這種「體驗優先,科技退場」與Google、三星等競爭對手形成鮮明對比,在Android陣營積極投入「AI功能軍備競賽」,強調自家模型有多強大、能生成多酷的圖片時,蘋果選擇回歸根本,將焦點放在硬體設計、相機演算法、電力管理與無縫的生態協同上,AI不再是舞台上那個需要被放大的主角,而是成為串連起所有優質體驗的引擎。
蘋果一方面,回應了去年在WWDC高調預告AI功能後,部分功能延遲推出所引發的市場質疑,今年的策略更像是「少說多做」,用整體產品的表現來展示AI,另一方面,這也讓蘋果得以在喧囂的AI口號戰中保持獨特的品牌調性,將重心放在打造一個使用者真正感到舒適、可靠的智慧生態系統。
在眾多科技巨頭紛紛投入生成式AI的浪潮,強調雲端運算與模型規模之際,蘋果選擇以強大的終端晶片與軟硬體系統協同作為後盾,讓AI運算盡可能在裝置本地完成。這不僅保障了使用者的隱私,也提供了更即時、更穩定的體驗,PYMNTS的報導便形容,蘋果此次的重點在於「硬體增益」,而非AI本身。
這種將AI視為長期基礎建設,而非年度新鮮噱頭的佈局,有助於鞏固蘋果在產品設計與生態協作上的獨特護城河。它讓消費者感受到AI的無所不在,卻又無需為此改變使用習慣或刻意學習。雖然蘋果的低調策略有助於穩固忠實客群,但在AI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趨勢下,蘋果如何持續以其深厚的科技底蘊,在消費級AI領域再次搶佔話語權,將是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