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以股換錢」背後的困境 先進製程良率不佳、政府金援難解客戶流失危機
記者孫敬/編譯
美國川普政府近日正式宣布,將向英特爾(Intel)投資89億美元,以換取9.9%的股權,這將使美國政府一躍成為英特爾最大的單一股東。
然而,這筆資金並非新的撥款,而是來自於英特爾本應根據《晶片法案》(CHIPS Act)獲得但尚未支付的補助。根據英特爾的說法,這89億美元包含了拜登政府時期根據《晶片法案》撥出的57億美元,以及透過安全飛地(Secure Enclave)計畫提供的32億美元補助。
延伸閱讀:美國成三星股東?華府想循《晶片法案》入股 南韓官員稱「不實謠言」

英特爾換股背後有玄機?分析師:川普政府金援難解技術與客戶困境
雖然這項交易被川普形容為對美國和英特爾來說都是一筆很棒的交易,不過外媒報導,部分銀行家和律師質疑《晶片法案》是否允許政府將補助款轉為股權,這項交易未來可能面臨法律挑戰。
英特爾表示政府不會要求董事會席次或其他管理權,且將在股東投票時與董事會立場一致,分析師卻普遍認為,這項協議對改善英特爾目前的困境有限。
Summit Insights分析師Kinngai Chan指出:「如果英特爾無法為其18A和14A製程節點爭取到足夠的客戶,其晶圓代工部門將難以實現經濟效益。」他強調,任何政府投資都無法改變其晶圓代工業務的命運,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客戶訂單,這項業務將無法生存。
「這不是免費的錢,如果良率很差,新客戶就不會使用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服務,這項交易無法從根本上修復公司的技術問題。」Gabelli Funds的分析師Ryuta Makino補充。
對英特爾來說,公司目前正處於一個困境,需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製造先進晶片來吸引客戶,但外媒稱英特爾的18A製程目前仍面臨良率問題。
資料來源:Reuters、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