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新挑戰!徐秀蘭揭示半導體新戰場不只AI晶片 關鍵原物料成勝敗關鍵
記者孫敬/台北報導
由全球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一年一度舉辦「SEMICON Taiwan 2025 國際半導體展」將於本月10日登場!SEMI全球董事會董事環球晶圓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今8日展前記者會表示,全球半導體產業走過新冠疫情、關稅到地緣政治,許多國家和企業意識到除關鍵技術外,掌握關鍵原物料成為發展先進製程與關鍵製程不可或缺的資產。
對此,全球半導體產業邁向區域化和本土化同時,台灣業者應在本土設廠之餘拓展國際生產基地,而政府亦要加強對關鍵原物料的穩定供應、結交國際友好盟邦跟制定產業優惠政策,以強化半導體產業永續發展。
延伸閱讀:5國首度參展!SEMICON Taiwan 2025升級國際半導體週 逾1200家廠商齊聚

AI時代新挑戰,從先進製程到關鍵原物料的產業變革
「眺望長遠的半導體產業,不論是系統甚至到10年後的量子電腦、人型機器人等,微觀看有不少關鍵節點是我們要注意的。」徐秀蘭預期半導體的未來走向,影響其走向的不再只是先進製程,「關鍵製程」等用量不大但卻影響整個半導體的原物料,已經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端看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材料,徐秀蘭從國際積極競爭的稀土(Ce、Nd、La)和關鍵氣體,進一步點出碳化矽(SiC)及鎵(Ga)的重要性。「這些原物料能生產的國家很少,若要去中化、去美化,那台灣扮演的角色就很重要。」徐秀蘭以美中半導體競爭為例,砷化鎵跟氮化鎵近年來應用廣泛,不過中國就佔了全球生產量的90%,生產國若要出口也需要許可證,凸顯出掌握關鍵半導體原物料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至於台灣要如何在國際局勢邁向區域化與本土化,徐秀蘭回應走出「低成本任性」跨向「平衡成本跟韌性」的三大關鍵,在於「開拓自主研發」、「尋求更多國際合作」、「政府政策支持」,自主與合作並行來實現更強的供應鏈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