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重架構,你的資料庫早就 AI-ready:3 種企業轉型場景一次看(下)
作者:黃婉中(雲端架構師)
上一篇提到,很多公司以為要做 AI 就得打掉重練,但其實你現在用的 SQL 或 PostgreSQL,只要搬上雲,就能開始做語意查詢與自動問答。

這篇要繼續分享2個案例:一間電子設備公司怎麼讓 AI 幫忙處理合約,以及一家車用導航服務,怎麼解決個人化查詢的瓶頸。
情境二:沒人想讀的提案、合約
另一家電子設備公司,業務每天都在處理厚厚的提案文件、合約條款、技術規範。
原本資料放在 VM 上的 PostgreSQL,不容易對外連線,想整合 AI 或向量搜尋就卡關。
後來他們把資料庫搬上 Azure,改用 Azure Database for PostgreSQL。
搬上雲之後,資料連線變得簡單,也才能開始嘗試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與向量搜尋架構。
他們做了一個 PoC:
- 把歷史提案與合約內容從資料庫中取出,轉成文字向量,放進向量庫
- 搭配 GPT 模型做語意比對與問答
- 使用者用自然語言查詢,找出過去的相似案例
- 系統自動產出摘要、標出重點條款,甚至能生成初版回覆草稿
以前一份標案要 3 個人花 2 天寫,
現在業務自己一天內就能完成初稿,請法務一次審完。
也能自動比對法規條文,讓回應速度提升好幾倍。
情境三:高頻查詢又要個人化
一家車用導航公司,提供即時交通資訊、個人化建議和語音互動功能。
但他們的系統一直卡在查詢效能和語意理解上。
駕駛常會問:「幫我找個可以放鬆的地方」或「附近適合帶小孩的景點」,
但系統只能靠關鍵字比對,查不到真正相關的內容,而且反應速度也越來越慢。
後來他們將資料轉移到 Azure Cosmos DB,改用彈性結構與快速查詢的 NoSQL 架構,並整合語意模型,讓系統能理解使用者的意思,實現即時回應。
現在系統不只查得快,也更懂駕駛的需求,像是推薦風景路線、親子景點、放鬆行程等,使用體驗提升,用戶留存率也跟著上升。
你不需打掉重練
你的資料庫可能長這樣:
目前狀況 | 可支援的 AI 應用 | 幫你解決什麼 |
SQL Server → Azure SQL | 自動回答文件內容 | 減少重複問答、打造內部 Copilot |
自架 PostgreSQL → Flexible Server | 自動摘要 | 幫你過濾條文、整理提案、降低人力負擔 |
高查詢量 → Cosmos DB | 語意搜尋 + 個人化推薦 | 解決傳統搜尋無法理解「意思」、系統延遲 |
別讓資料只能「被查詢」
你可能早就在用 SQL、PostgreSQL 或 Cosmos DB。
只要願意用雲,很多 AI 應用其實離你並不遠。
AI 不是從零開始的大改造,查文件、找資料,到做摘要、建聊天機器人,現在就做得到。
💡延伸閱讀
如果你對今天講的AI-ready資料庫感到有趣,或者希望能更熟悉這些實戰應用,那你可能會對這篇文章有興趣:我如何轉職成為雲端解決方案架構師 Cloud Solution Architect
瀏覽 78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