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夾於美中兩強間 AI晶片為談判槓桿|專家論點【劉佩真】
作者: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美中關稅談判中,晶片換稀土為重要的框架,而美方讓步除了撤銷針對晶片設計軟體、噴射引擎零件、化學品和核能材料實施的一系列管制措施外,最主要就是用於訓練AI服務的Nvidia降規版H20、AMD的MI308晶片可輸中,也因Nvidia目前在中國AI晶片的市佔率尚有55%,故Nividia自然成為美中兩強間在AI晶片最關鍵的談判槓桿。
雖然先前美方釋出善意願意開放降規版AI晶片可出口至中國,Nvidia也開始對供應鏈進行備貨、生產等動作;但爾後未料資安疑慮導智中國企業遭到約談與採購受阻,即中國官方已召集騰訊、字節跳動、百度等多家中國科技公司,就其採購輝達H20晶片的情況進行詢問,並表達對資訊安全風險的關切,特別是H20晶片是否存在影響中國用戶資料與隱私的「後門」安全風險,主要是中方懷疑美國當局甚至在可能非法轉移到中國的先進晶片貨物中,秘密放置了追蹤器,以監測AI晶片是否被轉移到受出口限制的目的地。此部分反映中方試圖以資安問題刁難美系AI晶片業者,以此動作來增加未來跟美方談判的籌碼,另一方面中國也期望業者能持續開發自主可控的AI晶片,加速中國推進本土半導體發展,促使如華為、自研架構快速提升,甚至減少對美國技術的依賴。
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對Nvidia降規版H20、AMD的MI308晶片徵收15%營收的做法而論,這類嚴格的懲罰性措施,反映美國在科技領域與中國的競爭日趨激烈,其根本目的是以經濟手段來強化國家安全目標,並迫使企業在市場利益與地緣政治風險之間做出權衡。不過此次美國官方對於Nvidia、AMD抽成模式恐擴及其他產業或商品,其先例的影響令市場高度關注,畢竟這類做法可能導致國際市場對美國出口政策的不信任,形成「政策不穩定性」的印象,削弱其作為科技合作夥伴的可信度;甚至「國家干預商業」的模式可能讓美國形同效仿中共式「國家資本主義」,違背市場自由原則。
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對Nvidia與AMD在向中國出口降規AI晶片收取15%營收的分潤,雖具短期市場回歸與收益補償效果,但長期可能引發法治、道德、國際信任、地緣政治與供應鏈自主等多方衝擊,此種以國安名義下的創收政策,未來是否延伸至更多產業或被其他國家模仿,仍有後續持續觀察的必要性。
整體來說,Nvidia降規版H20、AMD的MI308晶片可輸中,其實開放中仍有所保留,例如加入附加收入回饋等條件;而中國則迅速以資安疑慮限制境內廠商採購,即便無法立刻替代美製晶片,但也要在國際間擺出不被動依賴的姿態;畢竟未來美中談判與貿易或科技戰勢必將是且戰且打的局面,等同中長期談判中各自需保留籌碼,以便最終在持續性的戰略博奕中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