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TikTok案看美中科技戰的本質|專家論點【劉佩真】

作者: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

糾纏多時的TikTok美國業務出售事宜迎來突破,美國川普總統預計批准一項將TikTok美國業務從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剝離的協議,根據初步協議,TikTok的美國業務將轉移至一家新成立的合資公司,以確保這款擁有約1.7億美國用戶的應用程式得以繼續營運。而美國之所以如此執著於要求TikTok出售股權或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主要原因並非單純的商業競爭,而是國家安全、數據主權與資訊影響力這三個核心議題的交織結果,因而從TikTok案也不難看出美中科技戰的本質。

TikTok 123rf

美國政府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的股權,這場談判不只影響這家短影音巨頭的未來,也牽動著全球科技產業的敏感神經,這類科技議題在國際談判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可以從科技議題在談判中的角色、美國及中國不同立場對科技產業的影響來看。首先在科技議題於談判中的角色而論,過去的國際談判主要圍繞著貿易關稅、軍事合作或地緣政治等傳統議題,但現在科技已經成為核心籌碼;像 TikTok這樣的平台,其背後的演算法、數據處理能力和影響力,都讓它不單純只是一個商業產品,而是具有國家戰略意義的工具。

美國認為TikTok對於國家安全產生疑慮,主要係因數據安全的考量,畢竟TikTok在美國擁有超過1.7億用戶,收集大量個人數據,包括用戶位置、瀏覽習慣、裝置資訊等,此讓美方擔心中國政府可以利用其國家情報法,要求字節跳動交出這些數據,對美國公民和國家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同時美國也認為中國會藉由TikTok進行資訊戰與影響力操作,即恐透過TikTok的演算法,來影響美國用戶所看到的內容,例如在選舉期間,演算法可以優先推送某些政治觀點的內容,或壓制特定議題的討論,進而影響輿論,甚至干預美國的民主進程。

甚至除了數據,美國更看重的是TikTok的核心資產–演算法,也就是TikTok 的推薦演算法以其精準度聞名,能迅速掌握用戶的興趣並持續推送相關內容,這使其具備極大的影響力,然而演算法並不透明,美國政府無法得知其運作方式,這種不透明性讓他們無法排除演算法被用於政治宣傳或社會分化的可能性。另外,這場爭議也反映出資訊主權的概念,各國政府越來越意識到,誰掌握了數據與演算法,誰就掌握發言權和影響力,尤其美國不期望一個可能受對手國影響的平台,在自己的數位空間中佔據主導地位。

事實上,國家安全已被重新定義,也就是從前國安多指實體威脅,但現在數據安全、資訊戰、演算法滲透等非傳統威脅,已成為各國政府最擔心的事,而美國對TikTok的擔憂,正是基於其演算法可能被中國政府利用,進而影響美國用戶的資訊接收與認知。此外,科技實力等於國家實力,誰掌握半導體、AI、量子計算等關鍵技術,即掌握未來的主導權,因此這些科技技術的供應鏈安全與控制權,成為談判桌上的重要議題。

整體而言,美國執著於TikTok的擁有權問題,不單單是為了保護美國本土的科技公司,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將 TikTok視為一個可能被中國政府利用來滲透、監視和影響美國社會的工具,這場爭議的核心,是兩個大國在數據、技術和資訊影響力上的全面較量;顯然這場TikTok談判反映出一個事實,科技已不再單純是商業競爭,而是國家之間角力的前沿;對於企業而言,意謂著必須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決策考量,並提前佈局,才能在這場新秩序的轉變中立於不敗之地。

劉佩真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