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擬對金融公司收費 未來手機支付連結銀行可能要付錢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多人早已習慣用手機App轉帳、理財,但其實金融科技公司能免費取得你的銀行帳戶數據,近期大型金融銀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宣布,將對所有想要存取其客戶銀行數據的金融科技公司收取費用,預計今年稍晚實施這項政策,這項新政策如同在數位金融高速公路設置收費站,支付、投資、加密貨幣等App,未來若要連結用戶帳戶,將必須支付「數據存取費」,而且依據用途不同,支付型平台的費用可能會更高。

延伸閱讀:
Cloudflare推「付費」機制 內容不再被AI爬蟲免費抓資料
當你授權一個支付App(如PayPal或Venmo)或理財工具連結你的銀行帳戶時,這些App需要透過「數據聚合商」向銀行索取你的交易紀錄、帳戶餘額等資料,而過去這個過程多半是免費的,但現在摩根大通為了建立新的數據系統,並認為金融科技公司既然利用這些數據獲利,就應該共同分擔維護這個「數據金庫」的成本,因此,未來金融科技公司若要取得摩根大通客戶的數據,就必須付費,而且收費標準會依用途而異,專門處理支付的App將面臨更高的費用。
許多金融科技公司面臨成本增加可能壓縮利潤的風險,讓它們必須尋找新的獲利方式,消息公布後,支付巨頭PayPal股價下跌了6.3%,Block(前身為Square)下跌 5.6%,連傳統支付網路Visa和Mastercard也受到波及,股價分別下滑約2.8%和2.9%。
金融科技公司很可能將這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未來,原本免費的轉帳或支付服務可能開始收取小額手續費,免費的理財App功能可能也需要付費訂閱才能使用進階功能。
目前全球金融業有一派鼓勵「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概念是將金融數據的所有權還給消費者,讓你有權決定自己的數據與哪些第三方服務分享,摩根大通的收費政策就是讓數據可以共享的前提下,但使用者必須付費,這次大摩開了先例之後,很可能其他銀行也會跟著效仿。
瀏覽 23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