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Xbox Ally 評測結果兩極 效能強勁卻敗給「客製化Windows」介面
記者彭夢竺/編譯
ROG Xbox Ally在正式發布前夕,許多媒體已經做了評測,雖然評論一致認為這款掌上型遊戲機在硬體規格上擁有難以置信的強大性能,但其客製化的作業系統(OS)—被評論家形容為「Windows上的口紅」結合其定價,造成了兩極化的評價,並嚴重影響了部分用戶的體驗。

軟體體驗災難:被批令人惱火
許多評測將矛頭指向設備在Windows 11基礎上疊加的客製化使用者介面(UI),認為它未能成功將PC體驗轉化為掌機的直覺操作:
《Polygon》毫不留情地指出:「如果Xbox Ally是Xbox的未來,那麼微軟就有麻煩了。」評論稱,該設備旨在讓Windows 11在掌機上像Valve使用的原生Steam OS一樣直覺,但實際結果是「妥協、混亂、令人惱火且價格過高」。Polygon認為,「Windows作為遊戲平台仍然很爛」,且「Xbox全螢幕體驗」未能有效緩解或掩蓋這一問題,介面遠遠落後於SteamOS。
《The Verge》的評論家也將UI描述為「遲鈍」,認為即使已試圖優化控制器操作,介面仍然「感覺是為滑鼠設計的」。
未準備好就上市?多項基本功能缺失
更具批判性的是,有評論認為這款掌機根本未準備好上市。
《The Verge》 聲稱,評測人員花費了數小時和多次重啟來安裝更新才能玩遊戲,即使完成後仍需要透過觸控螢幕的塗抹和手把控制器的爭奪才能導航Windows。他們將這款掌機總結為「昂貴的$999美元Beta版」,建議潛在買家等待軟體更新。
《Polygon》也透露,Xbox Ally嚴重缺乏管理儲存空間或網路連線等基本功能,形容其為「半成品」。
《IGN》雖然認為其具備成為「歷史性設備」的潛力,但同樣指出其潛力尚未完全實現,亟需幾次軟體更新。
硬體表現亮眼:性能強悍,手感舒適度勝出
儘管軟體體驗不佳,但ROG Xbox Ally在硬體方面的表現獲得了普遍讚譽:
性能稱霸:《IGN》將其定位為「性能方面無人能敵的掌機」,特別提到它能以零重大犧牲運行《電馭叛客2077》(Cyberpunk 2077)。
手感優越:《XboxEra》報導稱,設備「握起來非常舒服」,明顯比Steam Deck和Switch 2更符合人體工學。
續航表現:《CGMagazine》對電池續航力「相當滿意」,平均遊戲時間約為三小時。
昂貴的爭議:定價與實際體驗不成正比
然而,其價格仍然引發了爭議。
《Polygon》認為,以其高昂的定價(600/1,000美元),設備「交付不足」,並批評它雖然堅固但「笨重,不夠美觀,且非由高階材料打造」。
此外,《Polygon》還指出,標準的600美元機型(與中階Steam Deck OLED相當)在預設設定下難以流暢運行如Avowed等近期發布的遊戲。
《XboxEra》總結道:「這是一款具有鮮明Xbox風味的1,000美元PC掌機…它具備強大且極為舒適的硬體設計理念,儘管軟體有所努力,但Windows 11仍是許多問題的根源。」
總體而言,ROG Xbox Ally將Xbox和PC遊戲結合的嘗試令人印象深刻,但在軟體方面仍顯得倉促和不夠完善。評論的結論分歧:它要麼是對Xbox未來的一次令人失望的「半成品」發布,要麼是經過軟體修正後,有潛力成為目前市場上最好的掌機之一。
資料來源:thega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