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領先全球!尼泊爾新車銷售76%為電動車、解析4大關鍵原因
記者李琦瑋/編譯
當全球電動車的焦點多數集中在美國、歐洲和中國時,尼泊爾電動車的市場佔有率,卻悄悄超越了地球上幾乎所有國家,光是去年,尼泊爾新售出的乘用車中,就有高達76%是電動車,輕型商用車也有50%為電動車,遠高於全球平均的20%。

尼泊爾如何實現如此驚人的電動化轉型?《紐約時報》一份引人入勝的新報導揭示了這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尼泊爾激進的電動車轉變,是豐富的水力發電、明智的進口稅政策、不斷增長的基礎設施,以及來自中國的平價電動車浪潮共同作用的結果。
延伸閱讀:Sony與Honda將推Afeela AI電動車 目標Level 3自駕搶攻高端市場
尼泊爾的電網主要由喜馬拉雅山脈的河流供電,使得電力清潔且在地化。2015年與印度的燃料危機,促使尼泊爾全國轉向水力發電,這也終結了困擾該國多年的輪流停電問題。如今,電力供應充足,利用電力作為交通能源比持續進口石油更具經濟效益。
為了加速這項轉型,尼泊爾政府大幅削減了電動車的進口稅,最低降至40%(燃油車則高達180%),這麼做的結果便是,一輛現代(Hyundai)電動休旅車的價格,竟然比其燃油版本更便宜。
充電基礎設施也在快速增長,尼泊爾政府已安裝了62個公共充電站,而企業和家庭也興建了數百個。以目前的電價計算,為一輛電動車充電的成本約為燃油車加油成本的十五分之一。
以比亞迪(BYD)為代表的中國汽車製造商正迅速佔領尼泊爾市場。原本是太陽能設備經銷商的Yamuna Shrestha,如今成為比亞迪在尼泊爾的獨家經銷商,並經營著18家經銷據點。她預計2025年將售出4,000輛電動車。
一位當地鈴木汽車(Suzuki)的經銷商表示,「消費者正以半價買到特斯拉等級的車輛。」並指出印度品牌在成本或功能上都無法匹敵。目前,數十個中國品牌正在尼泊爾電動車市場競爭,進一步加速了這項轉型,這波電動化浪潮也為該國相對較小的汽車產業創造了許多機會。
電動車已經讓尼泊爾民眾受惠。一位退休警察Jit Bahadur Shahi購買了一輛電動小巴,價格約為33,000美元,每月只需在加德滿都和家鄉之間往返10趟,就能償還貸款。他預計4年內就能完全擁有這輛車。
然而,挑戰依然存在,充電基礎設施並非無處不在,但政府正在投資擴建,以確保基礎設施能跟上迅速增長的電動車隊;政治不穩定也可能減緩進程,儘管尼泊爾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其電動化成就是一個成功案例,但在政治不穩定、5年內更換3位總理的情況下,該國可能難以像挪威那樣接近100%的電動車銷售目標。
此外,政策可能出現倒退。今年,關稅正在悄悄回升,同時,尼泊爾目前還沒有電池回收或車輛安全標準的國家計畫。尼泊爾塔塔汽車(Tata Motors)經銷商Rajan Babu Shrestha警告,「如果獎勵措施消失,市場可能會轉回燃油車。」
儘管私人電動車的普及正在蓬勃發展,但尼泊爾大多數人口仍依賴公車和摩托車,而這些交通工具目前仍主要使用化石燃料。
國營公車營運商Sajha Yatayat目前營運41輛電動公車,並計畫擴大規模。中國最近承諾捐贈100輛電動公車,這將有助於建立該國清潔的交通骨幹網路。然而,專家表示,要真正改變加德滿都谷地的移動方式,至少還需要800輛電動公車。
摩托車和兩輪車也需要走向電動化,但其普及率落後於鄰國印度。拉利特普爾市長Chiri Babu Maharjan在《紐約時報》的報導中表示,「我們正在努力減少城裡的化石燃料車輛。這非常困難,但我們必須做些什麼。」
資料來源:Electrek
瀏覽 79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