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機器人計畫卡關 產能落後、遇技術瓶頸

記者黃仁杰/編譯

特斯拉正在努力追趕馬斯克最雄心勃勃的承諾之一:在2025年量產5,000台Optimus人形機器人。但根據《The Information》報導,進入今(2025)年第八個月,特斯拉僅生產了幾百台,遠低於達標所需的速度。知情人士透露,產線瓶頸、領導層變動以及技術挑戰正拖慢進度,恐迫使公司延後時程。

Tesla Bot AI Optimus 800x600 1
知情人士透露,產線瓶頸、領導層變動以及技術挑戰正拖慢進度,恐迫使特斯拉延後時程。(圖/取自特斯拉)

這項消息出現在特斯拉表現低迷的背景下。本週,公司公布總營收下滑12%、汽車銷售更衰退16%,創下十多年來最大跌幅。隨著美國電動車聯邦補貼逐步退場,馬斯克在第二季財報會議上警告投資人,接下來將有「幾個艱難的季度」。

在會議上,馬斯克過去一貫的自信語氣顯得收斂,他坦言:「我們正處在一個奇怪的過渡期。」分析師形容,這是他們聽過「最低落」的一次發言。隔日,特斯拉股價下跌9%,投資人開始質疑馬斯克那些面向未來的承諾是否仍能支撐公司的高估值。

在車市銷量下滑之際,馬斯克試圖把敘事轉向自駕與機器人業務,強調特斯拉在奧斯汀啟動的無人計程車服務,以及人形機器人的生產計畫。

馬斯克向投資人描繪的核心藍圖就是Optimus。這款雙足人形機器人自2022年亮相以來,被他稱為能執行從工廠作業到家務的多元任務,甚至可能將特斯拉市值推升至25兆美元。

今年特斯拉內部設定的目標是量產5,000台,但目前僅停留在「數百台」水準。《The Information》指出,馬斯克最新承認,第三代「Optimus 3」要到明年初才會投入生產。他表示:「我們將盡快擴大量產,力爭在不到五年內把產量提升到每年100萬台,這是合理的願景。」

然而,與2023年的豪言相比,語氣已明顯保守。當時他宣稱年底前會有數千台Optimus在特斯拉工廠投入生產;如今,他只提到機器人原型「在辦公室裡走動」。

主要難題之一是「雙手」。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遲遲難以攻克類似人類手部靈巧度的設計,而這對機器人能否完成多樣化任務至關重要。公司甚至囤積了許多缺乏手臂的Optimus機身,因相關零件生產嚴重落後。

領導層變動使問題更加複雜。上月,特斯拉工程副總裁兼Optimus計畫負責人Milan Kovac離職。不久之後,公司還對一家由前員工創辦的機器人新創提起訴訟,指控其竊取與機械手相關的商業機密。

這並非特斯拉首次遭遇時程落空。馬斯克過去承諾的「2020年上路的百萬台自駕計程車」與「2024年量產無人計程車」都未兌現。

分析師警告,隨著大膽承諾屢屢與現實脫節,華爾街對特斯拉的信任開始動搖。公司已確認,延宕許久的平價電動車要到2025年底才會量產,而且外觀幾乎就是現有的Model Y。無人計程車測試目前僅限於奧斯汀、舊金山少數車輛,還得由安全員監控;相比之下,Waymo與Zoox等競爭對手已累積大量公開道路里程。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