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羅拉多河曾被隕石餘震改道?新研究提出驚人假設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地質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數萬年前的一次隕石撞擊事件,可能曾引發美國大峽谷地區的巨大山崩,短暫改變了科羅拉多河的流向,並在當地形成古湖,對該區地貌造成深遠影響。

3 8
隕石撞擊疑引發大峽谷古山崩 改變科羅拉多河流向。(圖/AI生成)

研究團隊在大峽谷東側的大理石峽谷(Marble Canyon)內、斯坦頓洞穴(Stanton’s Cave)中,發現漂流木與湖泊沉積物,並透過多次放射性碳定年法確認,漂流木距今約有5萬6千年歷史。然而,該洞穴現已位於科羅拉多河水面上方約46公尺,顯示過去可能有古湖存在。

根據《SPACE》報導,新研究指出,這片古湖是因一次巨大山崩堵塞河道所形成,而山崩的觸發點可能是位於北亞利桑那州、著名的隕石坑「隕石谷」(Meteor Crater)當時的撞擊事件。研究估計,這起隕石撞擊曾引發規模約5.4至6級的地震,其震波足以影響約161公里外的大峽谷,引發崩塌,形成天然堰塞湖。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教授、研究共同作者卡爾・卡爾斯特羅姆(Karl Karlstrom)表示,該地曾經歷的洪水水位,需達到過去數千年洪水的十倍,才有可能產生類似規模的古湖。

延伸閱讀:
火星曾下雨 外星人也撐傘? 新研究揭示紅色星球是「濕潤世界」
月球背面為何如此奇特?中國嫦娥六號帶回樣本 揭4大發現
地球安全?太陽驚現「火焰峽谷」 巨型噴發雕刻出25萬英里長熾熱裂痕
太陽黑子AR4136活動加劇 磁場爆發逼近地球

除了斯坦頓洞穴,其他高於河道的洞穴中也發現類似證據,包括古代河狸足跡,這些水生動物如今無法到達的區域,進一步支持當時曾有湖泊存在的說法。

根據漂流木與沉積物高度推估,該古湖可能長達80公里、深約91公尺。隨著時間推移,堰塞湖的壩體可能被水流侵蝕穿透,最終堆積大量沉積物而消失。

這項研究不僅為大峽谷地質史提供關鍵線索,也顯示遠端隕石撞擊可能對地貌產生顯著影響。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159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