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版「寄生獸」?參宿四藏有伴星 未來恐將被吞噬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在長時間觀測與等待之後,天文學家終於首次直接觀測到著名紅超巨星參宿四(Betelgeuse)的伴星。這顆伴星與參宿四的軌道極為接近,或許能夠解釋困擾科學界已久的六年週期亮度變化之謎。不過,這顆伴星命運注定悲慘——研究團隊預測,參宿四將在數千年內「吞噬」它。

1 14
天文學家首度直擊參宿四伴星,解開長達數千年的恆星變光之謎。(圖/AI生成)

SPACE》報導,參宿四是天空中最亮的恆星之一,肉眼可見,因而成為人類天文史上最為熟知的天體之一。自古以來,天文學家便發現它的亮度每隔約六年會有規律性變化,這現象至今未有定論。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六年週期的變光不同於2019至2020年間參宿四突然變暗的「大變暗事件」(Great Dimming)。當時參宿四亮度急遽下降,甚至引發其即將超新星爆炸的推測。不過,後來在2023年,科學家證實這場大變暗是由參宿四釋放出大量塵埃所造成的遮蔽現象。

儘管大變暗事件已被解釋,卻重新激起了全球對參宿四的關注,也帶動天文學家針對其較為穩定但難解的六年變光週期展開更深入研究。

參宿四本身的亮度變化包含約400天的主變光週期,以及一個更長達六年的週期。後者一直被懷疑與伴星有關,但早期利用哈伯太空望遠鏡與NASA的錢卓拉X射線天文台觀測,始終未能發現任何伴星的蹤影。

美國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學家史蒂夫·豪威爾(Steve Howell)領導的研究團隊,改以位於夏威夷的雙子北天文台(Gemini North)進行觀測,並搭配「阿洛佩克」(‘Alopeke)儀器進行高解析度成像。

「雙子北天文台具備極高的角解析能力與對比敏感度,讓我們首次得以直接偵測到參宿四的伴星,」豪威爾表示。「過去的研究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Alopeke 儀器採用「斑點成像法」(speckle imaging),透過極短曝光時間來消除地球大氣對影像的扭曲,使望遠鏡能夠捕捉到極為細緻的細節。

除了影像紀錄,研究團隊也對這顆伴星進行了初步分析。根據觀測數據,該星質量約為太陽的1.5倍,呈藍白色,表面高溫,並以接近地球與太陽之間四倍距離的軌道圍繞參宿四旋轉。這距離對於雙星系統而言極為接近,實際上幾乎位於參宿四延伸大氣層內部,成為天文學史上首次在紅超巨星大氣層中發現的伴星。

團隊進一步推測,這顆伴星目前尚未進入所謂「主序星」階段,也就是尚未開始以氫融合為主要能量來源。儘管與參宿四同時誕生,兩顆星卻處在截然不同的生命階段。參宿四因質量龐大、燃料消耗極快,早已邁向生命終結,而其伴星尚在生命初始。

然而,這並不代表伴星能倖免於難。研究團隊表示,參宿四強大的重力可能會逐漸將這顆較小的星體拉入自身,最終將其吞噬。這一過程預估會在未來約一萬年內發生。

延伸閱讀:
太空版自殺任務?行星TOI-2109b步步逼近恆星 結局只有三種
科羅拉多河曾被隕石餘震改道?新研究提出驚人假設
南韓公布2045年登月藍圖 目標建設月球經濟基地
火星新突破:藻類製生物塑料耐壓測試成功 未來可望打造火星「綠色基地」

儘管時間尚早,科學家預計下一次觀測這顆伴星的最佳時機將落在2027年11月,屆時伴星將與參宿四達到最大角距離。

本次發現不僅揭開了參宿四週期性變光之謎的可能解釋,也為天文學家理解紅超巨星亮度變化的機制提供重要線索。

「這次的偵測可說是雙子天文台高解析觀測能力的極限挑戰,而我們成功了,」豪威爾說。「這也為未來探索其他類似天體開啟了全新大門。」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331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