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隕石顛覆太陽系起源認知 內外行星可能同時形成

記者林育如/編譯

一塊來自外太陽系的小隕石,正重新定義了科學家對太陽系形成的認知。根據《Space.com》報導,最新研究顯示,地球等類地行星和最終冰凍巨星可能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挑戰了傳統認為太陽系行星先於氣態與冰凍巨星誕生的觀點。

4 7
最新研究顯示,地球等類地行星和最終冰凍巨星可能是在同一時期形成的。(圖/AI生成)

這顆隕石編號為「西北非12264號」(西北非洲12264),重量約50公克(1.8盎司),被認為起源於太陽系外圍。研究團隊透過對隕石含量的化學組成分析,發現其鉻與氧同位素比例,顯示太陽系外圍特有的成分特徵。

穿透精準的同位素年代測定,研究團隊推估形成這顆隕石於約45.64億年前,距離太陽系最古老的固態物質誕生僅隔200至300萬年。這項發現突破過去早期認為構成了僅限於太陽系內部天體的既定觀點。

延伸閱讀:
恆星版「寄生獸」?參宿四藏有伴星 未來恐將被吞噬
太空版自殺任務?行星TOI-2109b步步逼近恆星 結局只有三種
科羅拉多河曾被隕石餘震改道?新研究提出驚人假設
440光年外新星誕生中 行星正刻出螺旋星盤

科學界普遍認為,太陽系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與火星──約在45.66億年前最早形成;而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型行星帶形成的氣態巨星和冰凍天體,則因距離太陽較遠、溫度較低,形成時間較晚(約45.63年前),且因過去億水冰導致加熱核心及乾燥過程較慢。

行星在年輕的行星周圍的氣體與塵埃旋轉盤內,行星由粒子碰撞聚合形成,隨著行星內部加熱逐漸分層,產生核心、地函與地殼。

這次發現意味著太陽系最後類岩石天體的形成速度極快,且與行星同步,將大幅改寫我們對行星形成過程的基本理解。不僅可以助推太陽系歷史,也為宇宙中其他行星系統的形成提供全新啟示。

這項研究成果已由研究團隊於近期發表,科學界期待進一步探索外太陽係原始物質與行星的神秘面貌。

資料來源:Space.com

 

瀏覽 283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