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見!恆星被剝到骨頭般裸露的超新星曝光

記者林育如/編譯

天文學家近日觀測到一種前所未見的極端超新星,讓科學界得以窺見大質量恆星在死亡前的真實結構。這顆超新星編號為 SN2021yfj,距離地球約 22 億光年,首次於 2021 年 9 月由茲威基瞬變設施(ZTF)發現。與以往超新星爆炸不同的是,這次科學家沒有探測到表層常見的氫或氦元素,而是直接看見來自恆星內部的矽、硫和氬等較重元素,顯示這顆恆星在爆炸前已被徹底「剝到骨頭」,失去外層物質。

1 16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極端超新星「剝皮至骨」現象。(圖/AI生成)

北方大學的領導研究員 Steve Schulze 表示:「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一顆恆星被徹底剝光,只剩下內層仍能引發壯觀的爆炸,並且在極遙遠的距離仍能被我們清晰觀測到。」這一發現不僅支持了天文學界長期以來關於大質量恆星「洋蔥式結構」的理論,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直接檢視恆星內層物質在爆炸前的狀態。

研究團隊透過夏威夷的 W.M. Keck 天文台取得光譜數據,才意外發現這場爆炸與以往截然不同。北方大學研究員 Adam Miller 形容:「這幾乎太怪異了,我們一度懷疑是否看錯了對象。但最終證據顯示,這是一場我們教科書未能完全涵蓋的恆星死亡形式。」

一般情況下,大質量恆星會逐步燃燒由氫、氦到碳、氧,直到核心形成鐵元素而坍縮,引發超新星爆炸。然而,SN2021yfj 卻顯示,在最終死亡前,這顆恆星的外層早已因劇烈事件而被剝離,甚至可能經歷過數次「對偶不穩定」爆發,導致能量劇烈釋放,把外殼一層層震飛。當後續噴發的物質撞上先前被拋出的氣體殼層時,就產生了耀眼的光芒,讓地球上的天文學家捕捉到這場奇特的爆炸。

延伸閱讀:
國際太空站微重力環境 助力半導體複合晶體研發
夜空最亮之星「天狼星」!亮度、歷史與科學奧秘一次看懂
美國國防部迷你太空梭再度升空 神秘低軌任務引關注
NASA喊停氣候研究 專注太空探索引發科學界憂慮

至於究竟是什麼力量導致這場前所未見的「裸身超新星」,目前尚未有定論。科學家推測,可能的原因包括強烈的恆星風、一顆伴星的剝蝕作用,或者是恆星自身反覆的爆發行為。無論如何,這顆恆星的死亡方式明確顯示出,宇宙中還存在著更多奇異的恆星終結途徑,是現行理論無法完全解釋的。

Miller 強調:「我們或許能提出假說來解釋這場爆炸,但目前只有一個案例,還無法下定論。這顆星提醒我們,宇宙遠比我們的想像更加多樣與狂野。」這項研究成果已於 8 月 20 日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為人類探索恆星生死之謎揭開全新篇章。

資料來源:Space.comScienceDailySciTechDaily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