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神秘滑坡現身端倪 研究指或源自提科隕石坑衝擊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在月球表面,唯一已知的大型滑坡沉積層「光色地帶(Light Mantle)」長期以來都是一個謎。最新研究顯示,它可能是 1.08 億年前提科隕石坑形成時,噴射出的巨大碎塊撞擊月球南質量山(South Massif)後所引發的山崩所造成。

「光色地帶」位於南質量山腳下,全長約 5 公里,外觀比周圍地形更明亮。1972 年阿波羅 17 號任務選定該區作為重點研究地點,當時的登月小組包括地質學家哈里森·施密特。他與同伴帶回了 110.5 公斤 月球樣品,其中包含來自光色地帶的兩支岩心樣本。部分樣品當年被特意保存,直到科學技術更先進時再行分析。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地質學家 Giulia Magnarini 表示:「NASA 在阿波羅任務中非常有前瞻性,將部分樣品密封保存,留待未來使用更精密的技術檢測,這讓我們今天能獲得新的科學發現。」
研究團隊利用醫學級微型 CT 掃描技術,檢視光色地帶岩心中的碎屑顆粒(clasts),並比對電腦模擬。結果顯示,這些碎屑在滑動過程中持續破碎,形成細粉狀物質包覆其表面,使得整體沉積物能如流體般滑動,解釋了為何這場滑坡能延伸至山谷遠處,形成所謂「長距離滑坡」。
延伸閱讀:
地面系統出現問題!SpaceX超級火箭第10次試飛喊卡
NASA指出外星智慧或能接收地球訊號 火星排列時最容易被捕捉
9月21日太陽將現「月亮咬痕」!南半球迎來春分日偏食
前所未見!恆星被剝到骨頭般裸露的超新星曝光
然而,觸發這場滑坡的真正原因依舊是謎。Magnarini 提出,可能與提科隕石坑的形成有關。提科隕石坑位於月球南半球,以明亮的放射狀射紋聞名,其形成時噴射出的巨塊岩石可能飛越半個月球,最終撞擊南質量山,引發滑坡。
她解釋:「這樣的說法相當合理,因為如果滑坡更古老,早就會被微隕石侵蝕殆盡。如今我們只看到這一處長距離滑坡,可能正因為提科撞擊事件屬於相對年輕的地質活動。」
這項研究不僅解開了月球光色地帶的成因之謎,也讓科學家重新審視如何保存與分析登月樣品,並為 NASA 的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提供寶貴經驗。
研究成果已於 8 月 2 日 刊登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資料來源:Space.com、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Knowwidge、ear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