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版諾亞方舟」返鄉!Bion-M 2號帶小鼠蒼蠅回地球
記者林育如/編譯
來自外太空的「迷你動物園」平安返家!俄羅斯搭載超過30項生物實驗的研究衛星「Bion-M 2號」在太空待滿30天後,於9月19日降落在奧倫堡草原,載回75隻小鼠、1,500多隻蒼蠅、細胞培養物、微生物與植物種子,宛如一艘太空版「諾亞方舟」。

這枚生物研究衛星於8月20日自哈薩克境內的拜科努爾太空基地升空,由「聯盟-2.1b」火箭送入高度約370至380公里的極地軌道,在97度傾角下環繞地球,讓搭載的各種生物標本直接暴露於高劑量宇宙輻射環境中。
降落時,艙體甚至引發小型草地火災,不過火勢迅速被撲滅。隨後,三架搭載技術人員的搜救直升機立刻抵達現場,將活體樣本迅速送往臨時醫療帳篷進行初步檢查,例如現場專家就要測試蒼蠅的運動能力,以檢查神經系統是否受影響。
這次Bion-M 2號任務由俄羅斯航太局(Roscosmos)、俄羅斯科學院與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IBMP)共同執行。依IBMP公布的規劃,任務實驗分為10大部分:其中前兩部分聚焦於動物的「重力生理學」研究;第3至5部分研究太空環境對植物、微生物及其群落的影響;第6、8、9部分則涵蓋生物技術、物理與工程實驗;第7部分專攻放射與劑量學;第10部分則由俄羅斯與白俄學生參與設計。
延伸閱讀:
太空萵苣營養大縮水!太空人恐面臨骨質流失與腸道滲漏危機
2025年秋分來臨 北半球正式進入天文秋季
小行星短暫繞地球 太空採礦商鎖定天外金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名為「隕石」的重返實驗。研究團隊在艙體中放入含有微生物的玄武岩樣本,觀察細菌能否撐過重返地球大氣層的高溫考驗。這項實驗與「生命可能源自外太空」的「胚種論」(panspermia)息息相關。
IBMP釋出的影像顯示,小鼠在艙內活動正常。接下來,這些生物樣本將被送回莫斯科的實驗室,接受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幫助科學家進一步理解生命如何在嚴酷的宇宙環境中生存,並為未來人類長途載人太空任務奠定基礎。
資料來源:Space.com、Ruetir.com、article.w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