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ST震驚發現:早期宇宙黑洞超巨大!科學家找到了可能原因

記者林育如/編譯

天文學家最近觀察到,宇宙大爆炸不到10億年,黑洞竟然已經超級巨大,這讓人相當震驚!根據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觀測,早期宇宙中黑洞的質量比原本預期的快上好幾倍,挑戰了天文物理學家的理論。那麼,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究竟是如何「迅速長大」的呢?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找到了可能的答案。

3 17
早期宇宙中黑洞的質量比原本預期的快上好幾倍,挑戰了天文物理學家的理論。(圖/AI生成)

研究焦點是一顆名為 RACS J0320-35 的類星體(quasar),它是由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活躍星系核。位於紅移 z=6.13,這意味著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是宇宙僅9.5億歲時的樣貌。這顆類星體散發的X光亮度遠超同時期任何已知黑洞,科學家花了數年的時間才解開它如此明亮的謎團。

答案藏在一個名詞裡:超艾丁頓吸積(Super-Eddington Accretion)。一般黑洞吸積物質時會受到艾丁頓極限限制,即黑洞向外輻射的壓力與引力達到平衡時,物質吸積速率會被抑制。但如果發生超艾丁頓吸積,黑洞就能短暫突破這個極限,快速吞噬大量物質,從而迅速長大。

研究顯示,RACS J0320-35的X光光譜不可能由相對論性噴流(jets)產生,反而符合超艾丁頓吸積黑洞的特徵。換句話說,這個黑洞可能從一開始就以超高速「吸肥」,是早期宇宙黑洞快速成長的活生生範例。

更驚人的是,科學家推測,若此黑洞一開始的質量只是由恆星塌縮形成,它竟能以2.4倍艾丁頓極限的速度長期吸積,成為如今的巨無霸,顯示早期宇宙環境極為特殊。

延伸閱讀:
「太空版諾亞方舟」返鄉!Bion-M 2號帶小鼠蒼蠅回地球
NASA阿提米絲2號最早2026年2月升空 4名太空人將繞月一圈「先試水溫」
太空萵苣營養大縮水!太空人恐面臨骨質流失與腸道滲漏危機

此外,這顆類星體還伴隨罕見的無線電亮噴流,研究團隊認為噴流可能與黑洞的超高速吸積有關,因為噴流將部分物質能量轉換成動能而非輻射,讓黑洞能「更大口地」吞下物質。

研究人員指出,持續觀測 RACS J0320-35 將有助於理解早期宇宙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與成長機制,也可能解開宇宙最初一代黑洞是如何誕生的千古之謎。正如研究共同作者所言:「這個黑洞就是我們探索宇宙黑洞成長歷程的活教材!」

資料來源:Universe TodayNASA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