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碎片砸進自家後院!波蘭案例揭商業太空法律漏洞
記者林育如/編譯
2025年2月清晨,波蘭倉庫老闆亞當·博魯基(Adam Borucki)發現後院出現一個奇特的「訪客」──一個焦黑的金屬罐,直徑約1.5公尺,顯然從夜空墜落。經查,它竟是SpaceX獵鷹9號火箭的一部分,未能順利完成控制降落於太平洋的任務。金屬罐撞壞了部分電器設備和混凝土磚塊,所幸沒有人受傷,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卻讓人頭疼:當私人公司的太空硬體砸進你家,誰該負責賠償?

答案並不簡單。意大利研究員伊莉莎·雷奧尼(Elisa Leoni)分析指出,1972年制定的《國際太空物體損害責任公約》在面對現今商業太空產業時,顯得力不從心。公約規定,無論火箭由政府或私人公司發射,國家仍需對其太空物體造成的損害承擔國際責任。換言之,若博魯基要索賠,必須由波蘭政府向發射國——本案中的美國——提出申訴。這種國與國之間的求償框架,在商業航天盛行的今天顯得格外笨重,也讓個人受害者陷入無法直接索賠的困境。
問題更迫切的是,過去十年火箭發射成本驟降,軌道活動激增。成千上萬顆衛星環繞地球,SpaceX等公司更部署大規模星座系統。發射次數增加,也意味著更多太空碎片可能重返大氣層。可國際法律仍停留在冷戰時期的假設上,對私人企業頻繁操作缺乏應對之道。
延伸閱讀:
昆蟲挑戰太空餐桌!微型蛋白質工廠可能隨人類飛上月球與火星
未來登月新利器!旋轉機械手臂準備挖掘月球資源
驚爆科學!經典重力也可能讓物質「量子糾纏」?
部分國家開始自行立法應對。雷奧尼指出,2025年義大利太空法要求太空運營商購買強制保險,並允許受害者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同時保障國民即使國際索賠未啟動,也能向國家提出賠償申請,建立了一道比國際公約更安全的防護網。
波蘭事件凸顯了這一法律空白。事後SpaceX解釋,二級火箭因液氧洩漏未能完成再入燃燒,導致失控重返大氣層。太空碎片每月多次重返地球,大多在大氣中燒毀,但隨著商業活動增加,越來越多大型碎片可能觸地。半世紀前的國際公約,顯然無法完全應對今天的現實,讓地面潛在受害者陷入法律真空。
資料來源:Universe Today、Futuris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