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一個人撐!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6大求助管道一次看

記者林育如/台北報導

別輕忽心靈健康!根據2016至2021年健保就醫資料顯示,15至30歲年輕族群中,曾接受精神科相關診斷的人數,從22.1萬人增至29.2萬人,占總就醫人口比率也從4.8%上升至7.0%,成長幅度達47%。這些求診者橫跨各年齡與職業背景,從看似光鮮亮麗的高科技業菁英,到一般上班族皆有,顯示心理健康問題並不分階層。心理健康問題應及早就醫、診斷與治療,才能防止病情惡化。許多患者在就醫後,也會進一步透過心理諮商,逐步打開心結、重拾生活節奏。

1 10
心事有人懂!六個求助管道陪你撐過每個低潮。(圖/123RF)

光合心理諮商所心理諮商師鄭家揚老師指出,近年來,隨著心理健康議題逐漸受到重視,現代年輕人對心理輔導的接受度有了明顯改善。儘管有不少年輕人開始尋求心理支持,仍有部分人因偏見或自我否認,未能有效克服尋求幫助的障礙。鄭家揚表示,要促進年輕人更積極地尋求心理健康協助,除了教育和宣導,還需要在社會上營造更加開放、支持的氛圍。

心理健康的現狀與挑戰

鄭家揚指出,除了一般人際關係、家庭、工作、學業等、友情、愛情、自我認同等議題困擾年輕朋友,隨著網路與社交媒體的普及,現代年輕人對外在形象的重視遠超過內心的探討。

鄭家揚表示,年輕人面對心理困境時,有時不免將情緒問題視為自我弱點,擔心尋求幫助會顯得脆弱或無能。因此,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讓年輕人能夠放心尋求專業協助,對於心理健康的改善至關重要。

針對在學學子、在職上班族、一般民眾,鄭家揚列出以下心理諮商管道資源,供有需要的朋友使用:

一、在學學子心理諮商管道:學校心理輔導室

許多學校提供免費的心理輔導服務,學生可向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尋求幫助,解決學業壓力、情緒困擾及人際關係問題。

服務對象:學校的學生。
聯絡方式:直接向學校輔導室或學生事務處聯繫。

二、政府與社會支持措施

政府在推動心理健康議題方面已採取積極措施。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於112年8月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獲得了廣泛的迴響。此方案更於在113年8月1日起擴大實施,衛福部將提供15歲至45歲的青壯世代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並補助3億3,600萬新台幣,為有需求的年輕族群提供專業支持。

為了進一步便利民眾的使用,衛福部建立了「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地圖索引」,提供網路平台查詢附近合作機構及預約名額的情況,讓心理諮詢服務更加便捷與普及。

服務對象:15歲至45歲的青壯世代每人3次免費心理諮商
聯絡方式:經衛生主管機關核准設置之設有精神科之醫療機構、心理治療所及心理諮商所均可參與本方案

三、職場心理健康輔導

對於在職場中的,EAP(員工協助計畫)也已在不少企業中推出,為員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工作壓力和生活困難。

所謂企業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員工協助方案)是一套由企業設計並提供給員工的系統性福利與支持計劃,目的是協助員工解決可能影響其工作效能的個人問題,包括心理健康、家庭、婚姻、法律、財務等多方面問題,進而提升員工的工作表現與生活品質

服務對象:企業內部員工
聯絡方式:企業內部

四、民間公益團體與心理支持熱線

多個非營利組織與公益團體致力於提供即時的心理支持與危機介入服務,無論是情緒困擾、壓力過大,或面臨人生重大事件,都能透過電話或轉介方式獲得幫助。

服務對象:全國民眾,無年齡限制
聯絡方式:
• 生命線協會 24 小時專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24 小時):1925

五、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各縣市政府設立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以社區為基礎的心理諮商與衛教推廣,服務內容包含個別諮詢、心理測驗、團體輔導與危機處理,協助民眾及早識別與處理心理問題。

服務對象:一般民眾,涵蓋各年齡層
聯絡方式:請洽各縣市衛生局或地方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六、各大醫院心理諮商中心

多數中大型醫院設有心理衛生科或身心科,提供專業心理師進行的心理諮商與精神評估服務,適用於情緒困擾、焦慮憂鬱、創傷經驗等身心狀況者。

服務對象:涵蓋兒童、青少年、成人與年長者
聯絡方式:請向各大醫院掛號預約,部分服務需經轉診

創造支持性的環境

為了讓年輕人能夠放心地尋求專業幫助,我們需要從生活中的各個層面創造一個開放且支持的氛圍。例如,在家庭中,父母可以主動關心子女的情緒狀況,並表示對心理健康的理解與支持;在學校中,老師可在課堂上推動心理健康教育,並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勇於尋求幫助;在職場中,企業應提供員工心理健康的相關資源與輔導服務,幫助員工紓解壓力,提升工作幸福感。

隨著心理健康議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年輕人對心理輔導的接受度已逐漸提高。為了幫助更多年輕人克服尋求心理幫助的障礙,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從教育宣導到環境支持,全方位提升年輕人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讓他們能夠在遇到困難時,勇於尋求專業的協助,並重視自我心靈的健康與成長。

人生旅途中,難免會面對挫折與失落,這些酸甜苦樂的經歷,有時可以向親友傾訴,或尋求心理師的協助紓解情緒。然而,最終仍需靠自己走出低潮、重拾力量。

鄭家揚老師此次特別推薦兩首歌曲,以輕快的旋律與富有意義的歌詞,道出生活中的種種難關。這些歌提醒我們,只要不放棄、堅持向前,就一定能走過陰霾、迎來光亮。

心靈歌曲推薦

一、陶晶瑩《沒有你,就沒有我》

這首歌,以一種溫柔的「自我對話」方式,穿越人生的不同階段——8歲的純真、18歲的迷惘、28歲的蛻變。歌詞如「感謝你犯錯、珍惜你與眾不同、沒有你就沒有我」,彷彿是在對曾經的自己輕聲說話,帶著接納與感恩。這首歌不只是對過往的回顧,更是一種自我擁抱與和解,鼓勵自己不論幸福還是哀愁,都別忘了初心,也提醒自己:未來的路上,你仍在我身邊,為我加油。

二、減火器《繼續向前行》

以鏗鏘有力的台語歌詞,道出台灣人面對生活壓力與人生困境時的真實心聲。歌詞誠實地寫出「這袂輕鬆」的感受,承認人生的路崎嶇難行,但同時也注入滿滿的鼓勵與力量。無論面對命運的戲弄或氣力的耗盡,歌曲都鼓勵人們堅持下去:「你的故事,你家己來寫,繼續向前行。」這不只是一首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在你低潮時拍拍肩膀、告訴你,咱攏會有那一天,再度站起來。充滿希望與勇氣,陪伴每個努力生活的人。

 

鄭家揚「大羊心理師人生相談室」粉專

qrcode generator

瀏覽 8,067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