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收了多少情緒錯誤觀念?專家:高情商者早就接受的5個殘酷真相

記者彭夢竺/編譯

是什麼讓高情商者與眾不同?答案就在於他們的心態。心理治療師艾美·莫林(Amy Morin)指出,透過接受關於情緒的幾個「殘酷真相」,他們找到了做出更好決策、建立更健康人際關係和增強心理韌性的關鍵。

莫林在她的「Mentally Stronger」Podcast節目中分享,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從師長、父母或其他善意的成人那裡,接收了許多關於情緒的錯誤觀念。但她強調,改變這些信念永遠不嫌晚。

153954873 fb link normal none 0

以下是高情商者早就接受的5個殘酷真相,以及你可以如何做到。

一、情緒不控制你,你控制情緒

憤怒、悲傷或焦慮等情緒,常被視為負面。但所有情緒都可能帶來助益或傷害,關鍵在於你如何應對。例如,憤怒可以給你挺身而出的勇氣,悲傷可以幫助你緬懷失去的事物。

高情商者相信,他們可以調節、表達並根據需要轉變自己的情緒。

訣竅:當情緒無益時,練習應對技巧來調節它。例如,感到焦慮時去散步,或悲傷時找朋友聊天。這些策略能幫助你重新掌控情緒,甚至善用它。

二、調節情緒不等於壓抑情緒

健康的情緒調節,是在於允許自己體驗有益的情緒,並緩和或轉變無益的情緒。這就像調節恆溫器,你不是完全關掉暖氣,而是將溫度維持在舒適的水平。

訣竅:當焦慮高到讓你無法正常交談時,採取步驟來降低它的強度;當憤怒可能讓你說出後悔的話時,暫停緊張的對話。換句話說,傾聽情緒想告訴你的訊息,並有意識地決定如何處理這些資訊。

三、別人無法「讓你」產生任何感受

你可能會很想責怪某人讓你生氣或難過。但事實是,你才是自己感受的主宰。你的情緒源於你對情境的認知,而非他人的言語或行為。例如,當有人批評你的工作時,你感到憤怒或受傷,這些感受來自於你對他們話語的解讀,而不是話語本身。

訣竅:改變你的措辭,為自己的情緒和反應負責。試著將「你讓我生氣」改為「對於你所做的事,我感到憤怒」。這種轉換能幫助你為情緒承擔責任,從而選擇下一步的行動。

146651473 fb link 1

四、抱怨宣洩無助於改善心情

我們都聽過「別憋著,把它發洩出來」這類說法。但我們並非需要釋放壓力的壓力鍋。

事實上,無論是線上或當面抱怨,都可能像是火上加油。研究顯示,當你反覆談論讓你心煩的事情時,反而更可能加劇情緒,而不是緩解它。雖然討論情緒有益,但抱怨他人的行為只會讓你陷入困境。

訣竅:與其反覆講述你沮喪的原因,不如多討論解決方案和前進的策略。你可以寫日記,或集思廣益地想出實際步驟來解決問題。

五、你比難受的感受更強大

很多人會避免引發焦慮、悲傷或尷尬的情境,因為他們懷疑自己無法應對這些情緒。難受的感覺雖然痛苦,但正是我們試圖逃避它們的行為,導致了真正的痛苦。

訣竅:允許自己體驗不適,勇敢面對恐懼、忍受悲傷、經歷焦慮。情緒就像海浪,會達到高峰,然後平息。隨著時間過去,這種不適感也會減弱。更重要的是,你會在應對這些困難情緒的過程中,建立起自信。

走出你的情緒舒適圈,是成長的關鍵。每一次練習忍受不適,都是一次磨練技能、增長情商的機會。

資料來源:CNBC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