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25/從科技企業轉向基礎建設 黃仁勳:輝達轉型AI基礎建設公司
記者孟圓琦、彭夢竺/台北報導
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19)日現身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主題演講,向現場座無虛席的5000名聽眾揭示,輝達一路以來從傳統晶片設計商,轉型為全球AI基礎設施領導者的全新定位。同時也分享輝達是如何打造AI工廠,推動人工智慧產業革命的未來藍圖。

從晶片公司到AI基礎設施巨擘
黃仁勳今天在主題演講中強調,輝達不再只是單純的科技公司,而是成為一間「AI基礎設施公司」。同時也回顧在1993年創立輝達時市場規模約300億美元,當時專注於圖形晶片,然而後續隨著資料中心興起,市場規模擴大至兆美元級別。如今,AI工廠與智慧基礎設施的興起,則接續帶來更大規模的產業機會。黃仁勳指出,輝達歷經2007年推出CUDA平台,徹底扭轉以往的運算方式;2016年推出DGX-1系統,開啟AI革命,同時他也笑稱,當年「沒有人聽得懂、為我鼓掌喝采,甚至是下訂單」的項目就是DGX-1,後來將該系統贈予OpenAI,成為推動AI發展的關鍵推手。
延伸閱讀:
COMPUTEX 2025/黃仁勳點名感謝122家台廠合作夥伴與17所大學共同培育人才
COMPUTEX 2025/黃仁勳驚喜揭曉 輝達台灣總部確定落腳「北士科」
COMPUTEX 2025/台灣大推自研「AI聽寫大哥」 攜手群聯電子亮相電腦展
科技業年度盛事!黃仁勳重現「兆元宴」齊聚輝達重量級供應鏈領袖

AI工廠將成未來產能新標準
「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make」黃仁勳一句話形容AI工廠的產能擴張效應,意指客戶買得越多、AI工廠的產能也就越大。同時在現場展示了一段影片,說明超級電腦的製造過程,包括台積電晶片生產、鴻海組裝、Cooler Master液冷系統整合等環節,強調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並向臺灣大喊「謝謝」。
他進一步解釋,AI工廠生產的「產品」是「詞元(tokens)」,未來企業將以每小時生產多少代幣來衡量產能、而非每年或每季的產量,這也代表AI基礎設施的運作模式,將徹底改變產業生態。
資料中心轉型:從儲存中心到智慧工廠
黃仁勳聲稱,過去資料中心主要提供「儲存」和「資訊處理」功能,但隨著AI需求爆發,資料中心正轉型為「AI工廠」,不僅是運算資源的集合,更是智慧基礎設施的核心。這種新型態資料中心將大量協同運算,支持數百萬用戶即時查詢,並且改變作業系統與網路架構。
他特別提到輝達2019年收購Mellanox(邁倫科技) ,由於認定該企業是東西向高性能運算和大規模分散式處理領域中最佳的網路公司,且發現網路傳輸有兩種形式:東西向(East-West)電腦彼此通訊以解決問題;南北向(North-South),主要用於控制存儲、管理控制點與對外連接,為AI工廠提供關鍵網路基礎。黃仁勳將AI基礎設施比擬為電力系統與網際網路,認為AI將成為下一代社會基礎設施,深刻影響全球產業與生活。他也提及:「十年後大家會回頭看,會發現AI已融入一切,成為各地區、產業、國家與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黃仁勳感謝臺灣多年來在半導體製造、系統組裝及散熱解決方案上的卓越貢獻,讓輝達能夠打造出世界級的AI硬體與系統。他特別提到與台積電、鴻海、Cooler Master(訊凱國際)等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強化臺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鄧依芬表示,台灣AI產業正快速成長,已有逾百家企業與17所大學共同培育AI人才,形成強大的人才培育體系,且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仍具關鍵地位,尤其半導體與ICT產業持續領先,為AI技術創新提供堅實基礎,成臺灣AI永續發展的關鍵。
有鑒於臺灣正處於AI轉型的時代,為幫助更多企業導入AI、數位轉型,1111人力銀行攜手《科技島》成立「AI人工智慧學院」,不僅匯集來自各產業、學界的實踐者與推動者,從不同角度切入,共同探討AI如何真實改變企業的運作與競爭力,更將於5月28日舉辦「AI數位轉型—人才優化策略佈局以及如何將AI人才導入企業」,深入探討AI如何重塑人力資源管理的環節,希望成為中小企業在數位轉型道路上的堅實後盾。
瀏覽 55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