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垂死恆星塵埃面紗 揭示宇宙塵埃來源之謎
記者林育如/編譯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觀測了包圍垂死恆星的厚重塵埃層,為揭示宇宙中大量塵埃的來源提供了重要線索。這些塵埃最終將成為新恆星形成的基礎物質,對理解恆星生命週期至關重要。

根據《SPACE》報導,研究團隊聚焦於一類名為沃爾夫-拉葉星(Wolf-Rayet stars)的老年大質量恆星。這些恆星已經耗盡外層氫,核心正進行氦融合,生命進入末期,即將爆發超新星,將內部鍛造的元素散布至宇宙,成為新恆星的原料。團隊領隊、安布里-里德航空大學教授諾爾·理查森指出,沃爾夫-拉葉星是高度演化的恆星,外層不含氫,核心融合氦,正接近生命終點。
這些恆星在生命末期會釋放強烈的恆星風,當附近存在另一顆大質量恆星時,這些風會凝結成碳塵殼。過去此類塵埃殼只在WR-140這顆沃爾夫-拉葉星周圍被觀測到。理查森與同事進一步觀測了另外四個沃爾夫-拉葉星系統,發現它們周圍同樣存在多層類似的塵埃殼。
延伸閱讀:
天文學家疑似發現第三個星際天體 進入太陽系內部軌道
中國兩衛星高軌「合體」 再利用太空技術領先美國
機場雷達信號外洩或成外星智慧生命尋找地球的線索
NASA火星樣本返回任務面臨挑戰 私企提出30億美元替代方案
團隊成員、美國國家光學紅外天文台(NOIRLab)天文學家瑞安·劉表示,這些塵埃殼不僅能長期存活並擴散至太空,且這種現象並非個案,而是普遍存在於沃爾夫-拉葉星系統。這些碳塵能在惡劣的恆星環境中存活數百年,對於理解新恆星形成的物質循環具有深遠意義。
劉博士進一步指出,團隊希望透過光譜分析確定這些塵埃的化學成分與物理性質,進而了解它們對星際介質的化學貢獻。相關研究成果已於7月7日發表於《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此次韋伯望遠鏡的觀測成果不僅擴展了對沃爾夫-拉葉星及其塵埃產生機制的認識,也為揭示宇宙塵埃的起源與演化提供了關鍵證據,推動人類對恆星生命終期及星際物質循環的理解邁出重要一步。
資訊來源:SPACE
瀏覽 260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