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恆星有「共犯」?研究揭第三顆星助攻吞噬行動

記者林育如/編譯

天文學家過去已知,宇宙中存在一種被稱為「吸血鬼恆星」的天體——這些白矮星會從鄰近的恆星伴侶身上偷取等離子體。《SPACE》報導,最新研究指出,這些吸血鬼恆星可能並非獨自行動,而是擁有「共犯」,即一顆第三顆潛藏的恆星,間接促成這場天體之間的吞噬行動。這項研究由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主導,發表於《太平洋天文學會期刊》(Publications of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 10
宇宙中存在一種被稱為「吸血鬼恆星」的天體,會從鄰近的恆星伴侶身上偷取等離子體。(圖/AI生成)

吸血鬼恆星存在於一種名為「災變變星」(cataclysmic variables)的系統中,核心為白矮星——也就是像太陽這樣的中等質量恆星在壽終正寢後留下的緻密殘骸。當白矮星靠近另一顆恆星時,會從其外層吸取物質,並逐漸堆積在自身表面,最終引發超新星爆炸而自我毀滅。過去對於這種系統的形成,大多以「共同包層演化」理論解釋,即兩顆恆星被包覆在同一團氣體中,藉由引力相互拉近。但本次研究提出另一種可能的形成方式:由第三顆恆星驅動主星對靠近,跳過原本需經歷的共同包層階段。

 

研究人員透過歐洲太空總署的蓋亞(Gaia)任務數據,調查數千個恆星系統,並從中辨識出 50 個災變變星系統是由三顆恆星組成,其中第三顆星位於遠距離軌道。這項發現推估,約有一成的災變變星系統實際上為三合星系統,而這個比例若非第三顆星參與形成,應會更低。

延伸閱讀:
地球上最大火星隕石將拍賣!估價上看400萬美元、蘇富比紐約登場
地球創下有史以來最短一天 今年夏天還有兩天將更短
韋伯太空望遠鏡揭開垂死恆星塵埃面紗 揭示宇宙塵埃來源之謎

為進一步驗證假設,研究團隊進行了 2,000 次模擬,模擬三顆恆星間的演化與引力互動。在其中 400 個模擬中,災變變星形成過程完全未經共同包層階段,而是由第三顆星引發主星對軌道偏心,造成它們互相靠近。而在 60% 的模擬中,共同包層演化依然發生,但同樣是第三顆星觸發。僅有剩下的 20% 系統是透過傳統方式形成。

當研究團隊將結果調整為更貼近銀河實際恆星分布後發現,約有四成災變變星源自三合星系統,是蓋亞數據觀測結果的四倍。他們推測,這是因為許多第三顆星難以觀測或已被系統拋出。此外,模擬結果也顯示,若第三顆星與主星對的距離超過地球與太陽的 100 倍,越有可能導致災變變星誕生。這項發現將顛覆過去 50 年來對災變變星形成機制的理解。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451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