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新突破:藻類製生物塑料耐壓測試成功 未來可望打造火星「綠色基地」

記者林育如/編譯

隨著人類探測火星腳步加快,如何在異星維持長期生存成為重要課題。《SPACE》報導,根據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不僅成功以「藻類生物塑料」打造出可耐極端火星環境的生存設備,更在模擬火星條件下證實這項材料有助於構建可持續性空間基地。

2 11
藻類製成的創新生物塑膠在模擬火星環境下表現優異,為未來在火星建造棲息地提供潛在方案。(圖/AI生成)

哈佛大學華茲華斯(Robin Wordsworth)博士與團隊展示了令人振奮的突破,他們在專門設計的生物塑料腔體內成功培育出單細胞綠藻(Dunaliella tertiolecta),該腔體以天然可分解聚乳酸製成,為首次利用生物材料在類火星極端環境下證實生態循環系統的可行性。

科學家指稱,若太空居住單元全部以生物塑料建成,且內部可持續養殖藻類,這些藻類便能作為生產更多生物塑料的原料,一步步發展出近乎自給自足的循環體系。

本次實驗團隊以3D列印方式製作生物塑料密封腔體,內部氣壓調控於火星特有的低壓、富二氧化碳大氣層環境。雖然火星表面大氣壓力僅地球1%且充斥有害紫外線,研究人員仍能維持腔體內部條件,使水份可穩定存在、藻類持續光合作用與生長。

科學家特別強調,這種生物塑料腔體有效阻擋紫外線,同時又容許陽光進入,有助於藻類光合作用,打破過去在極端低壓環境下水難以存在的限制。

這一突破被認為將為未來異星基地奠定材料基礎,因為傳統工業材料昂貴且難以在火星環境下回收再利用,而生物塑料、藻類等生物源材料則有望在火星本地大量生產,減少對地球物資依賴。

延伸閱讀:
火星曾下雨 外星人也撐傘? 新研究揭示紅色星球是「濕潤世界」
月球背面為何如此奇特?中國嫦娥六號帶回樣本 揭4大發現
地球安全?太陽驚現「火焰峽谷」 巨型噴發雕刻出25萬英里長熾熱裂痕
太陽黑子AR4136活動加劇 磁場爆發逼近地球

茲華斯指出:「如果火星基地由生物塑料建造,內部又可自產藻類和其他材料,我們將能夠建立出自給自足、可擴張的太空生存系統。」

研究團隊未來計畫將生物塑料系統於真空與月球等極端條件下測試,促進人類深空探索所需的關鍵技術。同時,這項以生物循環為基礎的創新,也對地球永續材料產業具有遠大應用前景與發展潛力。

這項突破性研究為火星人類移民、異星建築與永續未來,描繪了一條嶄新的發展路徑。

資料來源:SPACE

瀏覽 347 次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