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制裁反而催生「中國AI全能者」 華為如何走到AI生態系領航者?
記者彭夢竺/編譯
儘管多年來受到美國嚴厲貿易制裁的打擊,華為(Huawei)卻在AI領域悄然崛起,不僅被視為北京對抗美國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的答案,更積極建構圍繞其AI晶片、數據中心和軟體的完整AI生態系統,展現出驚人的韌性與多元化發展能力。
美國制裁下的轉型 華為成AI全能玩家
根據《CNBC》報導,華為的崛起,正值美國對其施加限制,切斷其獲取西方先進技術之際。諮詢公司DGA-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的合夥人兼中國事務資深副總裁保羅特里奧洛(Paul Triolo)指出:「過去10年,華為因各種外部壓力,被迫轉型並擴展其核心業務重點。」
這項轉型使得華為的業務範圍大幅擴張,從智慧汽車、作業系統,到AI熱潮所需的先進半導體、數據中心、晶片以及大型語言模型等關鍵技術,無役不與。特里奧洛強調:「沒有其他科技公司能夠在如此多個複雜且進入門檻高的不同領域中都展現出如此高的能力。」
黃仁勳公開肯定 華為是全球頂尖科技公司之一
連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也多次公開表示,華為是「全球最頂尖的科技公司之一」。他甚至警告,如果美國持續限制美國晶片公司對中國的出口,華為將可能取代輝達在中國市場的地位。
輝達近期市值突破4兆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尖端處理器及相關的「CUDA」運算系統,仍是訓練生成式AI模型和應用程式的產業標準。然而,華為正證明其不僅能包辦所有環節,且能做得出色,這使得輝達的領先優勢可能正在縮小。
艱辛創業歷程 從電話交換機到5G領導者
華為的成功並非一蹴可幾。這家目前在全球逾170個市場擁有超過20.8萬名員工的公司,最初始於1987年任正非在深圳一間公寓創立的小型電話交換機經銷商。
隨著公司成長為電信業者,華為初期瞄準非洲、中東、俄羅斯和南美洲等發展中市場,隨後才逐步擴展到歐洲等地。到了2019年,華為已在全球5G部署中佔據有利位置,成為市場領導者。同時,它也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之一,甚至透過旗下海思半導體(HiSilicon)設計智慧型手機晶片。
美國制裁下「浴火重生」 AI晶片取得突破
然而,華為的成功也引來了中國以外政府,特別是美國日益嚴格的審查。美國頻繁指控華為技術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儘管華為對此堅決否認。
2019年,華為被美國列入貿易黑名單,禁止美國公司與其進行業務往來,這對華為的業務造成了重大挫折。隨著制裁影響顯現,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曾是公司營收最大來源)在2021年較前一年腰斬,降至約340億美元。
然而,華為仍在AI晶片領域取得了突破。儘管在2020年美國實施了額外限制,切斷了與台積電的合作,華為仍堅持推進。早在2019年,華為就正式發布了昇騰910(Ascend 910)AI處理晶片,作為其「全棧全場景AI組合」策略的一部分,目標是成為AI算力供應商。
諷刺的是,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反而讓該公司在中國國內樹立了類似「殉道者」的形象,這建立在2018年華為財務長孟晚舟(任正非之女)因涉嫌違反伊朗制裁在加拿大被捕後所受到的關注之上。
隨著美中科技戰持續擴大,美國對中國實施了廣泛的先進晶片限制,華為自然成為這場競賽中的國家級代表隊,其AI計畫也獲得了更多國家支持與推動。特里奧洛評論道:「出口管制諷刺地將華為推向了中國政府的懷抱,這正是執行長任正非一直以來所抗拒的。」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限制也成了華為AI硬體和軟體堆疊的「類固醇」。
5G晶片重返市場 華為持續挑戰技術極限
在消費者業務銷售連續一年下滑之後,該部門於2023年因發布了一款內含中國製造先進晶片的手機而開始扭轉頹勢。這款5G晶片的出現震驚了許多美國觀察家,他們未預期華為在沒有台積電支援的情況下,能如此迅速達到這種先進水平。據報導,華為與同樣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SMIC)進行了合作。
儘管半導體分析師指出華為和中芯國際生產這些晶片的規模受到嚴重限制,但華為無疑證明了它已重返先進晶片領域的競爭。
也大約在同一時間,有關華為新一代AI處理器晶片昇騰910B(Ascend 910B)的報導開始浮現,該公司正尋求填補輝達最先進晶片因出口管制所留下的市場空白。據報導,下一代昇騰910C的量產也已在進行中。
軟硬體整合策略 打造Pangu大模型與產業應用
然而,晶片只是華為廣泛AI計畫的其中一環。華為已將觸角延伸至AI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從晶片到計算,再到AI模型和AI應用。這些不同的AI業務線也 leveraged 公司龐大技術帝國的其他領域。事實上,華為的「ICT基礎設施」業務,包括5.5G蜂窩網路部署和工業用AI系統,在2023年成為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高達人民幣3620億元。
華為正將其昇騰AI晶片和AI雲炬384部署到其不斷增長的AI數據中心組合中,這些數據中心由其雲端運算部門華為雲(Huawei Cloud)營運。華為雲成立於2017年,目的在與亞馬遜網路服務(AWS)和甲骨文(Oracle)等公司競爭。
這些數據中心反過來為華為「盤古」(Pangu)系列AI模型套件提供了訓練能力和計算能力。與OpenAI的GPT-4或Google的Gemini Ultra 1.0等通用AI模型不同,華為的盤古模型旨在支援醫療、金融、政府、工業和汽車等行業的特定應用。華為上個月表示,盤古模型在過去一年中已應用於20多個行業。
華為還將盤古模型開源,擴大其海外市場,並推進其「昇騰生態系統戰略」——即圍繞昇騰晶片構建的AI產品。Moor Insights & Strategy的分析師派翠克·摩爾海德(Patrick Moorhead)預計,華為將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國家推廣昇騰產品。他補充說,在未來5到10年內,華為可能在這些國家建立起可觀的市場份額,就像其電信業務過去所做的那樣。
資料來源:CNBC
瀏覽 441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