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下一座護國神山!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成立、拚2030年產值破兆
記者李琦瑋/綜合報導
臺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22日舉行成立大會,將串聯軟體、硬體、系統整合及應用端,打造國產AI機器人及生態系,提出2030年4大目標,包括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國產機器人平台4型5款、實現關鍵零組件國產自主化、導入8大應用場域、以及拚2030年AI機器人整體產值突破兆元,打造臺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

臺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是由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發起,再加上臺灣機械工業公會、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臺灣區電機電子公會、台北市電腦公會、臺灣雲端物聯網產業協會等,總共6大公協會共同籌組。
延伸閱讀:國發會推動AI新十大建設 劉鏡清:2040將成就15兆產值、50萬個高薪機會
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表示,臺灣從2005年就投入機器人發展,目前具備感測器、機電產品及控制器等關鍵零組件、機器設備、加工製造、系統整合等能力及優勢,並擁有晶片製造、AI演算法與智慧系統軟體研發實力。
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提到,臺灣AI機器人產業產值接近6,600億元,臺灣AI機器人大聯盟成立目的,就是要串聯軟體、硬體、系統整合與應用端,打造國產AI機器人及生態系,帶動臺灣智慧機器人從研發到量產、從在地創新邁向國際輸出,共同迎向全球AI產業浪潮下的新契機。
該聯盟提出2030年4大目標,首先,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國產機器人平台4型5款,推動自主移動載具、足型、人型及特殊應用型共用平台,提供多元應用開發。
其次,將打造4大核心系統,實現關鍵零組件國產自主化,聚焦決策系統、驅控系統、感測系統、動力系統及建構MIT自主供應鏈。
第三,將相關應用導入8大場域,落實實際運行,全面推動機器人應用在醫療、物流、農業、製造、照護、餐飲、救災及巡檢等8大產業場域落地。
第四,希望到了2030年,AI機器人整體產值突破兆元,達到國產化、國際化、擴大內需及出口規模,提升產品價值。
臺灣AI機器人大聯盟指出,希望公部門領頭,啟動機器人應用落地,政府單位、社福、醫療及教育等應用場域示範先行,帶動供應鏈聚落與創新應用;推動機器人硬體及關鍵零組件規格化、標準化,以大量生產、降低應用成本;建立符合在地需求的法規標準與安全規範,促進檢測驗證標準流程;聚焦解決高齡社會、勞動力短缺及偏鄉服務不足等民生痛點,帶動民生應用與智會服務普及;致力讓關鍵零組件自主化,並布局全球機器人產業鏈及打造出口導向產業能量,搶進全球市場。
瀏覽 1,095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