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能沒有英特爾!前英特爾CEO:不能只靠台積電、三星
記者鄧天心/綜合報導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的前執行長克雷格·巴瑞特(Craig Barrett)最近在媒體上發表意見,語氣相當直接,認為美國想在先進晶片製造上保持領先,只有英特爾能扛下這個重任,台積電、三星等外國公司都還沒準備好,無法把最先進的製程大規模搬到美國。

延伸閱讀:策略大轉彎!台積電宣布2年內退出6吋晶圓 並整併8吋產能
他說,大型科技公司像蘋果(Apple)、輝達(NVIDIA)等,不能只依賴台積電,應該投資英特爾,讓英特爾成為可靠的「第二選擇」,以防供應鏈出問題。巴瑞特甚至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像保護鋼鐵產業一樣,對進口的高階晶片收高關稅,讓企業更願意把投資留在美國。
根據巴瑞特的估算,英特爾至少需要400億美元(約台幣1.3兆元)才能有和台積電差不多的產能,這金額比美國政府「CHIPS法案」提供的補助還多很多,他認為,與其等政府給錢,不如由這些有實力的大公司直接投資,幫助英特爾加快發展。
巴瑞特也批評英特爾如果放棄開發最新製程(像14A、18A節點)只會越來越落後,他說,晶片技術必須搶先投資、領先一步,不能等到有客戶下單才開始蓋廠。
不過,外界也指出,巴瑞特的看法忽略了一點,台積電和三星已經在美國建先進製程工廠,例如台積電計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能生產1.6奈米的廠區,也會陸續把3奈米、2奈米等技術搬到美國,雖然進度可能受政策和技術保護的影響,但確實並非完全沒準備。
巴瑞特最後提醒,如果美國不主動扶植英特爾這家本土晶片廠,未來一旦供應鏈出現危機,美國的科技公司可能會失去選擇權,處於非常被動的局面。
資料來源:Yahoo、Tom’s Hardware、Ainv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