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20%還要疊加 郭智輝:持續與產業溝通、收集想法與應對模式
記者彭夢竺/台北報導
近期因為台灣對等關稅20%之外還要疊加計算一事,引發各界關注。經濟部長郭智輝今(13)日表示,台美關稅談判正處在關鍵的階段,經濟部的職責就是持續收集各產業的想法與應對模式,將資訊提供給談判小組,希望可以談出具有競爭力的條件。

郭智輝出席「2025 第九屆新能源國際論壇」後,面對記者詢問關稅議題,他指出,談判小組已經成功將關稅由32%降至暫定的20%,這是相當不容易的成果,要再降到如 15%或是更低,是大家所期盼的目標。
不過,郭提到,其他國家在降低關稅時所付出的成本和經驗,像是日本從25%談到15%,大約花費5500億,韓國約3500億,歐盟則是6000億。這些成本主要來自於加碼投資、加碼採購,郭智輝推估,台灣若要達成類似的關稅降低,可能需要約4000億的投入。
延伸閱讀:經濟部「AI試產線」助攻產業轉型 首批培訓超過307位企業專才
針對《貿易擴張法》232條款部分,郭智輝指出,談判並不是一蹴可幾,美方可能隨時根據情勢提出新的條件,因此我方必須持續蒐集各產業的需求,提出可行對策,讓談判小組作為籌碼與依據。「經濟部的職責是讓談判小組充分掌握產業實際狀況,這樣才能談出對產業最有利的條件。」
至於汽車關稅是否有機會進一步降至0,郭智輝坦言,目前台美雙方仍在密集磋商,談判小組正全力爭取最佳結果。
此外,針對部分產業面臨無薪假的困境,郭智輝強調,經濟部已與勞動部合作,提供產業AI應用的學習機會,經濟部也已設立54條AI試產線,讓在職技術人員可以免費學習如何操作AI技術來提升生產效率,此舉不僅可以幫助企業提升智慧製造能力,也為面臨無薪假的員工提供新的技能培訓,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