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出手救英特爾?傳擬用晶片法案109億美元收購10%股份

記者孫敬/編譯

據外媒引述白宮官員與知情人士透露,川普政府正與英特爾(Intel)協商,考慮將部分或全部《晶片法案(Chips Act)》的補助,轉換為英特爾的10%股權。此消息一出,英特爾股價應聲下跌約3.7%,與上週因聯邦政府可能支持的樂觀情緒形成鮮明對比。

延伸閱讀:「狼來了」恐成真?川普喊將祭出300%關稅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陷入進退兩難

intel CEO
川普上次和陳立武的會面,可能就談及收購英特爾股份的事情。(圖/Intel)

政府插手恐「治標不治本」?入股英特爾消息引發市場憂慮

外媒報導指出,英特爾原定將總計109億美元的《晶片法案》補貼,用於商業與軍事生產補貼,而這筆金額恰好足以支付政府的持股。

對於這項前所未有的舉動,分析師普遍認為,聯邦政府的支援或許能為英特爾帶來喘息空間,協助其虧損的晶圓代工業務復甦。然而,英特爾本身仍面臨著產品路線圖薄弱,以及難以吸引客戶進入新廠的嚴峻挑戰。

英特爾股東Aptus Capital Advisors的投資組合經理瓦格納(David Wagner)直言:「美國政府出面拯救一家美國藍籌公司,可能意味著英特爾的競爭地位比任何人擔心的還要糟糕得多」。他雖然對政府用納稅人的錢投資感到懷疑,但認為這總比讓英特爾變成一家國有企業要好。

企業「務實合作」,以換取短期的政治支持

川普向來以「企業干預」聞名,他曾推動多項數十億美元的政府與企業合作案,例如與輝達(NVIDIA)的「出口中國晶片抽15%營收」協議,以及與稀土生產商MP Materials的合作,以確保關鍵礦物的供應。

CalBay Investments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克拉克.格拉能(Clark Geranen)分析,美國政府此舉是在打「中國牌」,試圖對這些公司的生產擁有更多控制權。儘管從自由市場的角度來看,這值得擔憂,但企業仍會務實地與新政府合作,因為他們預期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曾因與中國公司的關係,引發川普不滿,甚至要求他辭職,陳立武與川普的會面,也促成了這次潛在的入股討論。外界認為,陳立武削減了前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在俄亥俄州大舉建廠的雄心,改為「按需建廠」,這也與川普力推「振興美國製造」的目標產生了矛盾。

資料來源:Reuters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