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價格戰出現意外贏家 小米、零跑逆勢突圍

記者黃仁杰/編譯

中國電動車市場自2022年掀起價格戰以來,原本被看好能憑藉規模優勢稱霸的大型車企,反倒在部分指標上輸給中型車廠。根據路透社報導,最新財報顯示,零跑汽車、小米與小鵬等新興品牌,在技術投入與品牌經營上展現強勁韌性,逐漸躍升為市場新贏家。

小米盼電動車YU7超越特斯拉Model Y在中國銷量。
根據路透社報導,最新財報顯示,零跑汽車、小米與小鵬等新興品牌,在技術投入與品牌經營上展現強勁韌性,逐漸躍升為市場新贏家,圖為小米YU7。(圖/科技島資料照)

零跑、小米交出亮眼成績單

根據最新數據,零跑汽車在2025年上半年繳出首度獲利的成績,淨利潤達3,000 萬人民幣。小米汽車則在第二季將營運虧損縮小至3億人民幣,並預估最快年底即可轉虧為盈。小鵬亦將淨虧損減半至11億人民幣,分析師Bernstein甚至預測其在第四季有望達到收支平衡。

這些新興車企在市場份額上亦有斬獲。顧問公司Automobility指出,零跑在中國新能源車市的市佔率已升至3.7%,較2022年翻倍;小米則在2021年宣布跨足汽車業,去年推出首款車後,今年上半年銷量已接近16萬輛。受此激勵,兩家公司港股股價自價格戰爆發以來分別大漲200%與500%。

技術與品牌力成關鍵武器 外部合作加強效益

除了財務表現,這些中型車企更透過技術優勢突圍。零跑、小鵬均自研輔助駕駛系統,並投入更高比例的研發預算:小鵬在2025上半年研發費用占營收12%,零跑亦接近8%,顯著高於比亞迪(BYD)今年預估的6.6%。此外,他們還將技術對外授權,零跑與Stellantis合作,小鵬則向Volkswagen輸出技術。

品牌效應同樣是致勝關鍵。小米憑藉智慧手機與消費電子產品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品牌,轉戰汽車後迅速獲得消費者信任。另一家新秀賽力斯(Seres)則與華為合作,藉由華為的軟體與全國通路推廣,旗下AITO M8在今年4月開賣後24小時即收穫3萬張訂單,顯示手機品牌跨界加持的市場威力。

比亞迪雖仍稱霸 但市佔率下滑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雖在規模上依舊領先,但最新數據顯示,其市佔率已從去年同期的33.8%下滑至30%以下。港股股價自2022年以來僅上75%,明顯落後於小米與零跑。

分析認為,價格戰正在重塑中國電動車產業格局。對中型車廠而言,規模不再是唯一籌碼,技術突破與品牌經營成為在競爭激烈市場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