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揭「失蹤矽」之謎 古老棕矮星曝氣態行星大氣關鍵線索
記者林育如/編譯
一顆意外發現的棕矮星,正協助科學家破解困擾已久的行星大氣化學之謎,進一步理解木星、土星甚至系外氣態巨行星大氣中矽元素的神秘消失。這項研究成果由美國航太總署(NASA)領導,9月4日發表於《Nature》。

NASA指出,這顆棕矮星暱稱為「意外」(The Accident),於2020年由參與「尋找第九行星」(Backyard Worlds: Planet 9)計畫的公民科學家無意間發現。該星因物理特徵矛盾,難以用傳統方法辨識,直到近期透過NASA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深入觀測,其獨特大氣組成才逐步揭露。
科學家在「意外」的大氣中偵測到一種過去僅被理論預測、卻始終未實際觀測到的矽化合物──矽烷(SiH₄)。這是首次在棕矮星或氣態巨行星大氣中發現矽烷分子的存在。
研究團隊指出,矽是宇宙中常見元素之一,但在木星與土星等氣態巨行星的大氣中卻幾乎未被發現。過去理論認為,這是因為矽與氧結合形成氧化矽等礦物,沉降至大氣深層而無法被觀測。但此次發現顯示,在早期宇宙、氧含量相對較低的條件下,矽可能傾向與氫結合形成矽烷,進而保留在高層大氣中。
「有時,極端的天體反而能幫助我們理解那些看似正常的行星系統,」研究首席作者、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天文學家法赫提(Jackie Faherty)表示。
「意外」距離地球約50光年,估計形成於100至120億年前,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棕矮星之一。當時的宇宙元素結構與現代大不相同,這為研究早期天體的化學組成提供了珍貴窗口。
延伸閱讀:
美國國會警告:NASA恐被中國搶先登月!阿耳忒彌斯計畫危機四伏
銀河邊緣驚現「逃逸脈衝星」!卡爾維拉顛覆天文認知
NASA加速單光子CMOS感測技術 助尋地外生命
沒重力也能吃壽司!太空人秀創意太空料理技術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研究員艾森哈特(Peter Eisenhardt)指出,原本只是想探討這顆棕矮星為何與眾不同,卻意外發現了矽烷,這讓他們對木星和土星等氣態巨行星的內部結構有了新的理解。
研究團隊強調,雖然這並非發現生命的突破,但此類觀測有助未來解讀更複雜的行星大氣數據,特別是當人類開始分析潛在類地系外行星時。
「未來的天文學家必須處理這類看似矛盾又複雜的觀測結果,正如我們今天所面對的,」法赫提說道,「我們只是在替那個時代做準備。」
資料來源:N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