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動車補貼落幕 市場進入震盪調整期

記者黃仁杰/編譯

美國聯邦政府每輛 7,500 美元的電動車稅收抵免於 9 月 30 日正式到期,這項政策結束被視為川普政府大規模支出法案的一部分。補貼終止後,外界對美國電動車市場前景看法不一:一方面,車廠可能以降價和促銷維持買氣;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市場將邁向「脫補貼」的新階段,依靠基礎建設和消費者對電動車優勢的認同來推動普及。

「充電設施不健全」是台灣消費者不願購買純電動車的一大考量。
補貼終止後,外界對美國電動車市場前景看法不一。(圖/123RF)

短期需求恐急凍 長期增長仍不可逆

研究機構 BloombergNEF 下修電動車滲透率預測,估計 2030 年電動車銷售占比將達 27%,遠低於先前的 47.5%。BNEF 電動運輸主管 O’Donovan 表示,短期內市場將經歷震盪,第四季銷量甚至可能年減 24%。通用汽車財務長 Jacobson 也警告,因第三季需求提前爆發,接下來數月恐出現明顯回落。這段「校正期」將迫使產業重新評估真實需求,並調整產能與銷售策略。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只是過渡階段。CleanTechnica 的專欄作者 Barnard 強調,電動車跨越成長鴻溝,往往仰賴政策、基礎設施、經濟誘因與消費習慣的綜合作用。隨著技術進步與口碑效應發酵,市場仍將逐步擴張。

補貼消失 口碑與創新接棒推動

第三季數據顯示,多家車廠依然交出亮眼成績單。通用與福特近期推出延長租賃補貼方案,協助消費者繼續享受接近稅收抵免的優惠。現代則大幅下調 Ioniq 5 售價近 1 萬美元,以吸引更多買家。CleanTechnica 編輯 Shahan 指出,鄰里之間的口碑效應不可忽視:當電動車主向親友展示安靜、加速快、具備動能回收的駕馭體驗時,將帶動更多潛在買家轉換觀念。這種「雪球效應」或將在中長期推升滲透率。

充電建設成市場亮點

即便聯邦清潔能源補助多遭刪減,價值 50 億美元的「全國電動車基礎建設計畫」(NEVI)仍持續推進。該計畫源自 2021 年的兩黨基建法,目標在全美主要交通走廊鋪設快速充電樁。截至 2024 年底,已有 3,000 萬美元投入運作,並預計隨著審批和施工流程加快,更多充電點將在數週內啟用。

Politico 調查顯示,目前已有超過 40 個州繼續落實充電設施投資,其中德州與蒙大拿等「紅州」行動最為積極。雖然川普曾在選戰中稱充電樁是「瘋狂的計畫」,但法院裁決阻止他單方面凍結資金,使得相關建設得以延續。

美國國會計算局(GAO)與交通部轄下的高速公路管理局近期確認,至少 32 個州的充電規劃已獲批准,得以動用前期與 2026 年度的撥款。專家認為,無論政治立場如何,各州普遍認知到電動車普及將持續上升,因此積極推動基礎建設。

儘管短期內銷售恐因補貼消失而回落,分析師普遍認為美國電動車市場不會因此停滯。隨著車廠推出更平價車型、基礎建設完善,以及消費者體驗帶來的正面口碑,電動車仍有望在未來十年內逐步擴大市占率。接下來一年,市場的調整、妥協與遠見,將決定美國個人交通的下一階段走向。

來源:cleantechnica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