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太空站進入倒數五年!2030年墜海焚毀 人類太空合作時代即將落幕

記者林育如/編譯

國際太空站(ISS)進入最後任務階段。根據NASA現行計畫,這座象徵人類太空合作的軌道基地,將在2030年被刻意脫軌、墜入太平洋焚毀,結束長達三十年的服役生涯。當那一天到來,我們失去的不只是太空中的實驗平台,更是人類跨國攜手探索宇宙的象徵。

1
NASA確認國際太空站2030退役。(圖/AI生成)

自2000年11月第一批太空人登上半完工的太空站以來,ISS從未中斷過人類駐守。它孕育了超過4,000項科學實驗、4,400篇研究論文,見證了太空科學從夢想走向現實。然而,它也始終伴隨爭議——總造價高達1,500億美元、NASA每年仍投入約30億美元維護經費,讓不少人質疑這項「天價工程」是否物有所值。

英國艾希特大學社會學家帕奧拉.卡斯塔諾-羅德里格斯指出,ISS的真正價值並非那些驚天動地的科學發現,而是人類在極端環境中學會「如何進行科學」。她說:「太空站最大的成就,是我們建立了在太空中做實驗的基礎知識與流程,這是未來登月與登火的必要準備。」

隨著ISS退役在即,NASA已攜手Axiom Space、藍色起源(Blue Origin)與Starlab等企業打造商業太空站,作為未來接棒者。但學界憂心,太空研究的開放與共享精神將在商業化浪潮中被稀釋。ISS目前所有實驗資料皆公開,任何研究者都能下載分析;而商業太空站可能變成「誰付得起,誰就能上」。

延伸閱讀:
天文奇觀或UFO?帕洛瑪50年代光閃新研究引爆謎團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揭紅蜘蛛星雲驚人細節 或藏神秘伴星
太空旅行大揭秘!男女腦液變化大不同 眼睛也亮起紅燈

儘管如此,卡斯塔諾-羅德里格斯相信ISS的精神不會隨之消失。她訪談近百名太空人與工程師,許多人一致認為,ISS最大的遺產是國際合作的信任。即使在俄烏戰爭緊張局勢下,俄國太空人仍與美國、歐洲夥伴在軌共同工作。

首批登上太空站的俄國太空人謝爾蓋.克里卡列夫回憶說:「當年我記不得那些科學實驗的細節,因為——太空站本身,就是一個實驗。」

NASA強調,最終退役日期仍將依太空站系統狀況、新商業太空站的建設進度與國際協調情形進一步調整。但無論確切時點為何,當ISS化為火光墜入太平洋,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也將正式展開。

資料來源:Space.comNPR、The Daily Galaxy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