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掌握了雲端優勢 Google是如何重奪AI領先地位?
記者彭夢竺/編譯
最近的事件再次凸顯了大型企業對新創公司的影響力。上週五,亞馬遜(Amazon)向AI搜尋引擎新創Perplexity發出禁制令,要求其停止AI代理在Amazon.com上導航並為用戶購物。Amazon指責Perplexity此舉惡化了用戶的購物體驗。Perplexity則在部落格貼文回應,將此視為「霸凌」行為,批評大公司利用法律威脅阻礙創新。
無論是透過「前門」尋求合作,或是嘗試「後門」繞道,所有AI新創公司都必須面對傳統網路巨頭所擁有的巨大權力。例如,OpenAI雖然與Zillow、Spotify、Shopify等達成合作,讓其AI代理能導航這些網站,但它與Google的合作卻碰壁。Google最初拒絕將其搜尋技術整合到ChatGPT中,隨後調整了搜尋爬蟲規則,限制在前10個結果中爬取內容,直接影響了ChatGPT回答的品質。

雲端業務成救星 Google Cloud翻身為成長引擎
儘管消費端衝突不斷,但企業端仍是資金最集中的地方。亞馬遜財報強勁後,立即宣布與OpenAI簽訂一筆高達380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合約。而另一大財報贏家Alphabet,正是透過其雲端部門重拾AI競爭力。
一位Google前員工表示:「雲端過去是Google被忽視的孩子。」但在AI熱潮下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Google多年前沒有投資雲端,它現在就只會是一家受攻擊的廣告和搜尋公司。」
3年前,ChatGPT的發布引發了AI軍備競賽,外界普遍認為這家自詡「AI優先」的公司落後了。然而,現任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在2019年上任時,將Google Cloud列為2大核心發展方向(另一個是YouTube),這項高層次的押注正在獲得回報。
Google Cloud總裁托馬斯·庫里安(Thomas Kurian)成功轉型該部門的結構和文化,使其成為皮蔡最有影響力的左右手之一。

內部競爭與TPU供應 成功搶佔市場份額
為了贏得市場,Google Cloud打破了傳統。當雲端部門開始向外部客戶銷售原本專供內部使用的自研AI晶片TPU時,這在Google內部(包括DeepMind)引發了「健康的緊張關係」。此舉幫助Google在高度競爭的雲端業務中站穩腳跟,儘管它長期被視為僅次於亞馬遜和微軟的第3名。
曾任職於Google Cloud的創業家喬什·格威瑟(Josh Gwyther)透露,過去廣告團隊甚至會嘲笑雲端銷售人員請求幫助完成六位數合約。如今,Google Cloud正與大型企業和對運算能力饑渴的AI實驗室(甚至包括競爭對手OpenAI和Anthropic)簽訂九位數甚至十位數的巨額合約。TPU的供應能力成為Google贏得交易的關鍵籌碼。在Google內部,它現在將自己定位為輝達的有力競爭者,而非AMD或英特爾。
雖然搜尋和廣告仍是Google的收入來源,但雲端業務(為公司贏得6%的股價漲幅)才是華爾街對其未來信心的主要推動力。Google Cloud已從過去的邊緣業務轉變為成長引擎,為Google的搜尋業務和DeepMind AI部門爭取到時間,以抵禦Perplexity和OpenAI等顛覆者的挑戰。
資料來源:路透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