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第18次委員會議 聚焦永續淨零科技、無人機產業發展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今(19)日召開第18次委員會議,確定三項議案,國科會「淨零科技方案(2023 – 2026年)階段性成果」議案,整合跨部會科研能量,並推動場域技術驗證;經濟部「無人機產業推動成果及布局」議案,報告4項策略布局,強化臺灣於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數位發展部「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議案,提出未來5年智慧政府策略及願景。

S 16252964 0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無論是淨零科技或無人機產業發展,國科會將持續整合跨部會資源支持。(圖/記者黃仁杰攝)

淨零科技展現減碳階段性成果

自2023年行政院核定「淨零科技方案(2023 – 2026年)」後,跨部會持續投入,協助達成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目標。階段性亮點成果包括,鈣鈦礦/矽光電電池轉換效率突破30%、電解水產氫(Anion Exchange Membrane, AEM)電解器能量效率達75%、有機金屬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 為碳捕捉劑提升碳捕獲性能達2.5倍等科研突破;鏈結產業進行場域驗證、加速前瞻技術落地應用,如:高效率碳捕獲與再利用之先導驗證、混氫鍋爐導入脫蠟製程並完成示範場域建置、協助產業導入廢磷酸鋰鐵電池低碳高值循環技術等。

打造臺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亞太中心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已具備成果。目前臺灣無人機業者約有250家,2024年產值50.5億元,已切入全球主要商用無人機公司(如美國Skydio、法國Parrot)之供應鏈。為打造臺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亞太中心,行政院「無人載具產業發展統籌型計畫」,2025年至2030年投入總經費442億元,由經濟部統籌,整合國發基金、國科會、工程會、海委會、交通部、數發部及國防部等資源,預期至2030年無人機產值可突破400億元。

經濟部表示,無人機產業發展兼具國防自主與產業創新雙重戰略意涵,統籌型計畫聚焦「擴大國內外需求引導產業發展」、「技術開發與國際鏈結」、「形成產業聚落暨生態系」及「完善無人載具相關管理規則」四大策略,促進軍民應用並進與上下游鏈結,協助業者取得國際認證並拓展全球市場。

深化數位應用以利高效便捷的智慧政府

數位發展部「智慧政府數位化精進發展計畫」承接「服務型智慧政府2.0推動計畫(2021 – 2025年)」的豐碩成果,例如在政府開放資料方面,已釋出逾5萬項資料集,包括實價登錄、即時用電、交通路況等高價值資訊,催生多項創新應用,如AI結合藥品資料的用藥諮詢機器人。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MyData)平台已提供142項個人資料服務,民眾透過平台可線上申請社會住宅、有條件式線上申換護照等,流程快速便捷。跨機關資料傳輸平台T-Road則已介接66個機關、逾200項服務,每月傳輸量超過190萬筆,顯著提升政府服務效率。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表示,淨零科技是邁向永續未來的關鍵基石,未來政府將持續透過跨部門協作,結合「科技創新」與「社區驅動」,建構國家氣候韌性;而無人機技術密集與應用廣泛特性,在統籌型計畫的四大策略與跨部會攜手推動下,將可打造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推升臺灣於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