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AI泡沫」說!黃仁勳提3大論點 直言:我們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
記者彭夢竺/編譯
在輝達(Nvidia)發布第三季財報前夕,投資人對市場是否正形成AI泡沫展開激烈辯論。然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駁斥了這一前提,堅定表示:「很多人在討論AI泡沫。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景象。」

投資人擔憂數據 泡沫爭議浮現
近幾週,在輝達第三季財報出爐前,投資人對市場是否處於AI泡沫感到憂慮,擔心各方投入巨額資金建設數據中心的行為,是否能夠在長期內帶來足夠的投資回報。
黃仁勳的駁斥是意料之中的事,畢竟他正領導著這波人工智慧熱潮的核心公司,並因市場對輝達GPU的需求飆升,使其市值達到驚人的4.5兆美元。他對泡沫說法的反擊至關重要,因為輝達的客戶包括所有主要的雲端供應商亞馬遜(Amazon)、微軟(Microsoft)、Google和甲骨文(Oracle),以及多數主要的AI模型開發商,如OpenAI、Anthropic、xAI和Meta,他們都是輝達GPU的大買家。
黃仁勳提出3大論點 佐證AI需求真實性
黃仁勳對市場有極深的洞察力,他提出3點論證,說明目前並非處於泡沫中。
- 現有基礎設施的轉型需求:他表示,數據處理、廣告推薦、搜尋系統和工程等領域都需要AI,因此他們正在轉向使用GPU。這意味著基於中央處理器(CPU)的舊有運算基礎設施將逐步轉換為運行輝達晶片的新系統。
- 催生全新的應用程式:黃仁勳指出,AI不只是被整合到現有的應用程式中,它還將促成全新應用程式的誕生。
- 「代理式AI」(Agentic AI)需求爆發:他預測,可以推理和規劃,且不需要使用者大量輸入就能運行的「代理式AI」應用程式,將需要更多的運算能力。
黃仁勳強調,輝達是唯一一家能夠滿足這3種使用情境的公司。他呼籲:「當你們考慮基礎設施投資時,請考慮這3個根本的動態。未來幾年,每一項都將為基礎設施的增長做出貢獻。」
財報與訂單強勁 力挺5千億美元銷售預測
在財報方面,輝達公佈的營收和利潤均超出市場預期,並發布了優於預期的財測。黃仁勳上個月曾預估,該公司AI晶片在2025年和2026年曆年的銷售額將達到5,000億美元。
輝達指出,其訂單積壓量甚至還未計入最近幾筆交易,包括與Anthropic的協議,以及與沙烏地阿拉伯擴大的交易。財務長科萊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表示,這一數字將會繼續增長,公司有望實現5,000億美元的預測目標。
投資人憂慮融資風險 科技股近期重挫
在輝達財報公佈前,股價本月下跌約8%。其他與AI相關的股票跌勢更為劇烈,CoreWeave在11月暴跌44%,甲骨文(Oracle)下跌14%,Palantir下跌17%。華爾街部分擔憂與某些公司用於資助其基礎設施建設的債務有關。
黃仁勳對此回應:「客戶的融資由他們自己決定。」針對投資人近來擔憂輝達的銷售額是否過度集中於少數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者(Hyperscalers),他則說,即使沒有新的商業模式,輝達的晶片也能提升這些業者的營收,因為它們為短影片、書籍和廣告等提供推薦系統。
黃仁勳總結道,人們很快就會開始理解AI熱潮表面之下的實質狀況,而不僅僅是「對資本支出和投資的簡單化看法」。
資料來源:CN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