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科技日登場 劉揚偉打破舊印象:鴻海正打造下一代科技基礎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鴻海科技日今(21)日登場,董事長劉揚偉在開場致詞時直言,外界仍常以「組裝廠」來看待鴻海,但這個印象早已不合時宜。他強調,一支手機裡將近六成的零組件來自鴻海,本質上「我們不是只做組裝,而是從材料、零件、模組、製程到系統整合,逐一把未來科技的元件做出來。」

S 16277516 scaled
董事長劉揚偉在開場致詞時直言,外界仍常以「組裝廠」來看待鴻海,但這個印象早已不合時宜。(圖/記者黃仁杰攝)

劉揚偉說,許多人看到手機的反應常常是「這麼小的東西怎麼做出來的?」但真正困難的是背後的精密工程。手機內部的金屬結構要以微米(micron)等級校準,相機模組、車用模組的精度更要控制在極細微的公差之內。「你口袋裡的手機,其實是一個精密奇蹟。」

他表示,鴻海不只做系統整合,而是連手機六成的零組件都自己生產;為了支撐這種規模,集團建立了超過 1500 條精密製程線,才能做到一天生產超過百萬支手機。

談到伺服器(racks),劉揚偉指出,鴻海每年可以出貨上千個完整伺服器機架,而一個 rack 裡通常有七十個以上的子系統,需要從金屬加工、光學、電源、PCB、多層板到冷卻系統一起整合。

「你從外面看到的,只是一個方方正正的箱子,但裡面是極端複雜的工程。」他說,鴻海也具備完整的高功率電源系統能力,包括可支援高達 6000V 與 3000A 等級的關鍵元件,並已導入相關應用,PC 產業早期許多公司都自己做零件,但隨著競爭加劇、時程縮短,後來都轉而依賴供應鏈專業化;手機也走過同樣路徑。他認為 AI、GPU、資料中心也將複製這個發展模式。

劉揚偉強調,「我們必須在轉折點到來之前準備好。」

在談到機器人研發時,劉揚偉表示,真正的機器人不是只有行走或搬運,而是必須具備感測、控制、判斷能力。「未來的機器人要能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能夠理解環境、做出正確判斷。他提到,鴻海已經能做到從結構到 AI 整合的完整開發流程,並會在今年科技日展示相關成果。

與全球領袖合作:創新不會在孤立中發生

劉揚偉也指出,今日所有創新都來自合作而非單打獨鬥。他特別提到最新加入的合作夥伴——OpenAI,表示 Sam Altman 也親臨科技日現場,並將分享雙方如何結合 AI 與製造能量。「沒有這些合作,今天呈現的一切都不可能發生。」他說。

「我們不是組裝,而是打造下一代科技」,劉揚偉最後表示,科技日上的展示,從手機、伺服器、AI、高功率系統到機器人,目的是讓外界真正理解鴻海的能力。「不要只看外面的外殼,要看裡面的東西。」他說,鴻海正在用技術、製造與製程工程,一步一步打造下一代科技的基礎。

Loading

在 Google News 上追蹤我們

發佈留言

Back to top button